纵观我们以往的学习活动,我们可以轻易地从中找到太多的违反这一原则的例子。例如,早晨是我们头脑清楚的时候,本应该在这段黄金时段里背诵一些东西,如外语,以期达到更好的记忆效果,或理解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才是正确的选择,但我们在这段时间里却常常念课文,搞什么朗读练习,无疑浪费了这段脑力充沛的宝贵时间;有时我们精力很旺盛、脑筋也挺活跃,而我们此时却在做浏览报刊、查阅资料、摘抄经典词句、整理笔记等一些简单的作业,这样的工作需要的脑力很少、甚至带有休闲和消遣性质,这无疑也是一种高资源的低效使用;
有时我们对某内容学到状态,甚至到了灵感迭出的时候,却由于主观客观的原因中途放弃而改为其他的活动,而把这段相对能力正强的大好时机给错过去了,这无疑也是一种浪费;有时,我们学习某内容迟迟进入不了状态,总走思,总是调动不起积极性,总是深入不进去,这说明眼下的心态和能力不适宜于学习该内容,应该改换其他内容或形式,如看书看不进去,就尝试着与人讨论,尝试其他科目和内容,尝试更为低能耗的工作等等,而我们常常还咬牙坚持;有时从事单一内容的学习活动时间过长,其实,大脑已经疲倦了、兴奋度已经降低了,也就是说主体的能力水平已经下降了,再学下去已经效果不好了,应该改换其他的内容与形式,应该使学习活动的样式丰富多彩,如此才能保持好的学习状态,但我们对此常常缺乏敏感性,还僵化地继续着同一活动等等。
总之,用心物匹配的观点来衡量和评价我们日常的学习,可以发现太多的违反这一原则的事例,由此造成的资源浪费也是惊人的。因此,虽然许多情况下我们很用功,决不随意浪费时间,尤其是那些面临中高考的学生们,更是惜时如金,但是,由于我们忽视了身心状态与学习的内容和形式的相互匹配,我们对时间的有效利用其实并不高,每一时段的身心资源都没有得到充分地挖掘和利用,做了大量的低效功和无用功,而这正是造成我们目前学习效能低下的较重要的原因之一,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