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心物匹配原则在学习原则中是具有较广泛适用范围的大的原则,它直接来源于主客体相互作用理论,是主客体相互作用规律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我们所讨论的,只是它的部分意义,是针对主体的能力及其所拥有的客观资源不能被充分利用这样一种现象来谈的,是为了解决主体结构的变化给学习带来的消极影响,以及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不是处在能的竞技状态这样一种难以避免的情况来说的,主要强调了主体身心状态与学习活动的相互匹配,是这一大的原则、法则的一种比较狭义的用法。
其实,心物匹配何止身心状态与学习对象的匹配,要想促使学习的顺利发生和运行,主体所储备的知识、技能等都要尽可能地与学习对象及其客观要求相匹配,日常的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也都要围绕着这一原则来进行,如此才能从基础上增强我们的能力水平。否则,学习活动的顺利只能是一句空话。而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看,心物匹配不仅是学习的基本原则,也是我们从事其他社会工作需要遵守的基本原则,它不仅是质量和效率的基础,也是实现自我成长和自我完善基本增加。
综上所述,学习是一个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体综合的身心状况对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使学习能够尽可能顺畅、地进行,为了使主体的身心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较好的办法就是要尽可能地使主体的身心状态始终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和档次上,以便使主体总是能够以比较高的能力水平和状态从事各种学习活动,如此就能在很大程度上保障智力活动的率。
但是,现实情况却很难随人心,顺人愿,人的身心结构总是在不断的变化中,而且其一般状态总不是很理想,很少自发地出现全方位迎合客观活动的情况。为此,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做起,第一,积极地调整主体结构状态,把那些能够对学习产生影响的因素尽可能调节、引导到好的参数状态上来,为学习创造共同的身心基础。第二,正视身心状态常常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并且经常处于不良状况这一事实,了解这些状态的特点、性质及其对于学习的意义,然后为其量身定做与其相适宜的学习活动。
这样,就能够有效地缩小主客体之间的差距,增强主体的相对能力,降低活动的难度,使主体能够充分胜任所从事的活动。如此,就能够增加我们在条件和身心状态下,都能有效地利用自我当下所具有的身心资源,使每一时段都能充分发挥出其特有的价值和功效来。
总之,培养和激发的学习心态,改变和适应低效的学习心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会较大限度地利用我们的脑力资源。但是,如何在复杂多变的主客观环境下,对自我身心保持一份敏感和清醒的意识,如何充分利用各种有缺陷的身心状态去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和较高的学习境界,则是一门复杂的学习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