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智力水平所形成的认知结构是可以表现出极大差异的:一个具有低智商的人,如果勤于学习,训练得法,其认知结构的水平是可以远远过智商比他高的人的;同样,一个具有很高智商,却经验匾乏,学无所长的人,其实际的认知结构必然是拙劣和低效的,高智商也没什么实际意义。
于是,我们可以这样来说明和解释现实中的问题:人们在认知与学习上的差异,固然有着智力因素的影响,但更主要的是由于认知结构的差异造成的,不同的认知结构使得人们在面对具体的问题和对象时,其能力状态、经验的准备以及由此决定的具体的加工手段和认知策略都会有所不同,由此导致了不同的学习效果和认知差异。
换言之,面对特定的智力问题和认知对象,需要并获得检验的往往不是智力水平的高低,而是认知结构的状态和水平,只有特定的认知结构才能胜任和完成某些智力工作,而仅仅具有高智商,在很多情况下是没有什么实际用处的。因此,通过改善和优化我们的认知结构(而不是说增强我们的智力),能够有效地增强我们的认知能力,进而增强我们的学习效能。
采用认知结构的概念使得我们避开了对智力结构的硬性解剖,避开了先天的潜质如何过渡到后天经验状况的思辨,可以使我们对参与智力活动的主体结构,直接进行动态的、经验性的、模式化的解析和表述,从而把那些抽象的、先天的因素直接转化为可操控的经验图式,把天才们直觉使用的天赋能力或者已经固化或习惯化的东西解析出来,转化为可后天习得的知识和技能,以便供普通人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