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对这个问题的思考的长远的,并且是永远的问题,没有解决的终点,只有解决的起点,不论从什么时候开始都是不会迟的,但是,为什么对家庭教育问题的解决会越解决越多呢?其中根源就在家长!
家长把理论听矛盾了,这位说这样养,那位说那样养,然后这样做了几天,那样做了几天,结果什么也没有做好,然后就焦虑不安了,的方法都没有解决好我的家庭教育困惑,看来,我们家的问题已经很严重了,如果再加上一些夸大其词、突出严重后果,那家长肯定是更不得了的不安了。
接着,家长就病急乱投医了,没有针对,甚至没有问题的孩子都被搞出了问题。
之前碰到这样一位家长,孩子是四年级刚开始,学习不适应,前两次的单元考试成绩比较低(大家都比较低),家长开始焦急了,正好听了一个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回家后立即把孩子上纲上线,是不是注意力有问题,是不是叛逆期来了,是不是……
然后左咨询,右谈话,找证据,把孩子逃避借口都弄出来了,孩子也觉得自己成绩不行是不是哪里有毛病,孩子也担忧了,上课就更无心了,成绩就降得更快。其实,这位孩子是多数孩子一样的问题,三年级到四年级的过渡,有一个适应时期,只要把不懂的知识点多花点时间学习,或者是多向老师请教几下,就可以顺利过渡了,没想到家长的焦虑倒让孩子走向更低层。
家庭教育较大的误区就是把“教育”做成“叫育”,较好的解决策略就是“行育”。如果“叫”就能让孩子听话,那我们老师就很省心了,可家长偏喜欢“叫”,然后发现不听,不执行,于是就认定叛逆了。
我碰到过一位这样的家长,她的文化水平不高,但是爱看家庭教育的书,然后把看来的书用自己的行动表现出来,例如给孩子榜样,她自己也跟着孩子一起看书;然后从书上选择一些激励的语言,抄写下来,贴在孩子孩子学习前方的墙板上;正是这样的一系列的行为努力,孩子从依赖到独立,哪怕她夫妻外出半年,孩子都能顺利过渡。
可见,用行动来做好家庭教育,既能走出误区,也能让自己不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