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出色的文笔是很多写作者较大的渴望,但每当我们问其他人,怎么增强文笔的时候,他们的回答多半都比较模糊,“写作嘛,无非多看书多动笔,熟能生巧。”道理当然也对,但总让人无从下手。
那么增强文笔就没有具体可学习的方法吗?当然不是,我常常说,写作是一种手艺和技能,既然是这样,那么是有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增强和掌握的?分享两个增强文笔的方法:
一是积累和使用词汇。
增强文笔,先要从积累词汇和运用词汇开始。很多时候,我们头脑里有很多想法,但落笔的时候却又总是找不到妥当贴切的词语来形容,或者即使写出来,内容也是很平淡,原因在于我们词汇量太匮乏了。
一般来说,词汇越多,描述就越细腻,感知层次越丰富,还原度也就越高。
举个例子。有人只会用”红“,但有些人却能区分“大红”“粉红”“嫣红”“桃红”“玫瑰红”“杏红”“杜鹃红”“绯红”等等。其实文字就好比是我们的孩子,词汇就像是衣服,衣服越多,越漂亮,就能把孩子打扮得更漂亮,所以当我们积累的词汇量越多、越新颖的时候,我们的文章自然也就能写得优美了。
那么如何积累丰富的词汇呢?答案是使用换词法。
换词法有三种方式。一是多使用近义词,同样的意思,我们可以换一个词语来表达,如果每次形容同样的事物,我们都只会用一两个词语,想必你也会觉得很没意思吧。
那么如何找到这些近义词呢,有时候我们大脑里可能没有太多的近义词储备,这时候建议备一本小字典放在手边,方便及时查阅,或者直接上网搜索都是可行的办法。
二是根据语境,汉语中的近义词,虽然语义相近,但还是有些细微的差别,比如说,同样表达“看”的意思,就有注视、凝视、眺望、审视等等多个词汇,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根据具体的语境来选择较匹配的词语,词语运用的贴切也是体现写作者文笔功力一个很重要的部分。
从古人写诗的过程我们就可以看出他们对于遣词造句的重视程度,以及不同的效果。诗人贾岛当初就到底是“僧敲月下门”还是“僧推月下门”的时候就反复比较和斟酌;王安石在写“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候,就纠结多次究竟是用“绿”好呢?还是用“到”好呢?虽然都只是一字之差,但给阅读体验是完全不一样,所以说,在遣词造句上花费的功夫并不是浪费。
三是新词优先原则。语言往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更新换代,尤其在当前发展的时代下,一些新鲜的词汇也是层出不穷,对于这一点,建议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可以优先使用新词,一方面不仅能加深理解,还能让自己跟上时代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