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不少伟大的作品都是模仿的结果。
我们都熟知的《大话西游》里面的台词就有对《重庆森林》台词的模仿。
机械的模仿并不能帮助我们增强文笔,只有在理解了原句基础上的观摩、推敲、模仿才是有生命力的再创造。这种方法和词语对对碰一样,只有每天坚持练习才能从量变到质变,从而产生实质性的提升。
还有一种方式叫多角度写作练习。
举个例子,用9种说法形容一个人很勤奋。
原始版的是:他是一个勤奋的人。
显然,这种表述平淡无奇,我们可以换一种方法,从多角度进行描述,写法不一样,但实际上意思不会改变,效果却能好很多。
比如我们可以这样说,“他每天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但他并不觉得累”“没有什么可以让他停止奋斗”“他好像是一个机器,不知道疲倦”“大家都很担心,他这样加班,是要猝死的节奏啊。”
同一个意思,我们可以从“正面、侧面、概括、侧面描述、或者比喻”等多个角度去写。这就是多角度写作的神奇之处,也是语言的奥秘。
较后,形成自己的风格也很重要。有一个小技巧简单实用 。
那就是,选择自己较喜欢的作品,然后至少读上半个小时,放下书后,马上去写自己想写的东西。
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通过阅读所获得的短暂语感将能在读后的写作中,融入到我们的文字当中。写完之后,将自己写出的文章和平时的进行对比,反思并总结要点,时间久了,慢慢就会形成了自己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