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近很多人都听说过熊孩子,熊家长这个词,那么这些词是如何来的呢?指的是什么呢?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熊孩子一词,来源于网络用语。有两层意思,一是指调皮捣蛋的,年小不懂事的孩子;另一层指的则是让人讨厌的孩子,他们搞破坏、不守规矩,让人感觉没有家教。我觉得题主问的应该是第二种含义,究竟是什么让一个孩子成了别人眼中的“熊孩子”?
家庭教育的缺失。
熊孩子的形成和家庭因素密切相关。现在家庭中,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父母往往因为工作原因,对孩子管理少,很多都是由上一辈带孩子,出于隔代亲,对孩子十分宠爱!近期热播的电视剧《熊爸熊孩子》,沙溢扮演的熊爸因平时工作忙,对孩子疏于管理,孩子在《我的爸爸》这篇作业中写到:我和爸爸不熟!孩子在成长阶段特别需要父母的关爱,如果父母角色缺失,则往往容易造成孩子性格、习惯等方面的问题。
学校教育的不当。
目前的教育体制,想必大家也都清楚!过分注重学习成绩,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却不够。学校评选的“三好学生”,参考的指标仅仅就是学校成绩,还不如直接改为“一好学生”切合实际。当然,这个事情是多方因素造成的,也不能全怪学校。
孩子在学校仅仅接受知识教育,思想教育跟不上,也容易出问题。学校本身就是教书育人的地方,除了教给学生书本知识,还要注重育人!根据学生的实际,教会接人待物、公共安全、交通、消防等方面的知识。要让学生了解这个社会,适应社会。
熊孩子如何应对?
“熊孩子”引起的事件真的不少,把人家车划了,上树摔下来了,玩火把别人房子点了等等。作为家长不能对”熊孩子”现象一笑而过,要深刻反思这一现象背后的根源!正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现在的孩子的习性是影响一生的,切不可大意。发现家里有“熊孩子”了,要认真对待!
给孩子划定底线。要告诉他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哪些可以吃,哪些不可以吃,哪些能要,哪些不能要!在孩子明显触碰底线时,要及时、公正的给予批评、教育、处罚、警告!平常说的“让孩子长长记性”!
不可过分溺爱孩子。父母的关心关爱,对孩子健康成长十分有利!当过分溺爱就不好了,孩子成了“小皇帝”,说一不二,就可能过分自我,为所欲为!
不能对孩子管太严。这个是从逆反角度分析的,平时对孩子管太严,这不能碰,那不能摸。可能触动孩子心灵的好奇心或者逆反心理,非要去尝试下平常不允许的事情,所以平常管太严,也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