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客体相互匹配的原则,其实质在于提醒我们,在选择和确定学习的内容与形式时,要根据自己现实的能力水平,量力而行,以确保主体能够充分胜任眼下的学习活动,同时也增加主体的能力资源能够得到较充分的使用。这一原理其实可以有更为宽泛的说法,这就是,主体无论干什么工作、从事什么活动,要根据自己现实的能力和资源确定适宜的行动方案,以使自身的资源得到较适宜和较充分的利用。而资源的范围是相当宽泛的,如人力,物力,财力等等,影响活动进行状况的许多因素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资源。
对于学习而言,人的个性,智力,知识,以及身心状态显然是一种能力资源,而好的教师、亲密的学友、各种辅助的学习用具、学习资料等也都可以成为一种资源,它们的现实状况将会影响到主体能否胜任和完成某种学习任务。在种种有形无形的资源中,时间无疑是其中特殊也重要的一种资源,是我们做学习决策时需要考虑的重要的资源要素。也就是说,我们在选择学习的对象和确定学习的任务时,除了要考虑主体的身心状态及其所预示的能力水平和特点,还要考虑主客观的综合条件所赋予我们的时间,看看这种资源是否与我们的学习任务相匹配,是否每一段时间都从事了较适宜的学习活动了,这一点,对于时间的充分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果时间比较充足,我们可以选择复杂的、大部头的任务,以便有足够的时间去冲击它们,如果时间比较少,那么就选择简单的、短平快的学习任务,以便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它们;如果是高质量的时间,我们就从复杂困难的活动,如果是低质量的时间,我们就从事简单容易的活动。
另外,许多零星时间也不要浪费,要根据此时主体的能力状况选择适宜的学习活动,例如,起床洗漱的时间,等车的过程中,散步遛弯的时候等,都是可以利用的片段时间和零星资源,都可以根据当下的主客观条件而选择适宜的学习活动,如回忆上午的讲课,背诵几个单词,构思一篇作文,琢磨某道难题,做一下学习的计划和安排,等等。如此,才能确保我们所拥有的能量和资源得到较大的开发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