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脑力精力差、反应迟钝、厌倦疲惫,也就是说能力水平比较低的时候,选择从事一些相对简单容易的活动,以免出现小马拉大车、没有金刚钻却揽了瓷器活之类尴尬困顿的局面。否则,在我们正处于低水平的能力状态时,如果硬去冲击那些大的任务和困难的工作,显然是力不从心的,我们只会更多地体验到焦虑、痛苦等挫折经验,而简单的工作,熟练化和程式化的工作,能够使我们更容易胜任眼下的工作,也更能充分发挥此时的身心潜能。
另一方面,主体在特定条件和状况下的身心状态,通过适当的方式方法,在的范围内,是可以得到调节和改变的。因此,当我们的精力脑力等身心条件比较差的时候,也不能完全消极地适应,听任这种不良状态的摆布和自然延续,而是要设法进行积极的引导和进步,以使主体即时的能力状态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调整到一个更高的量级。
这一工作一般需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
一是借助于特定的刺激和心理暗示来进行引导,如通过想象唤回以往好的竞技状态,通过阅读励志名言来激发斗志和干劲,还可以直接依靠意志理智的强制导引而振奋精神,等等。
二是通过选择适宜的活动内容和形式,靠实际活动和场景的刺激作用,靠强制性的活动要求,把主体引导到好的状态上来。如,默记容易走思,但出声背诵则容易集中注意;单独学大脑不好好运转,但共同讨论则容易思维敏捷等等。也就是说,当我们处于疲软、低迷的低水平能力状态时,不是采取消极的适应方式,迁就这种状态及其特点去从事各种简单的、低能耗的活动,而是选择相对复杂和高要求,但能够有效激发主体潜能的学习内容与形式。
为此,我们还需要对活动的特点及其与主体的关系详加体验和分析,看看哪些活动容易分心、消沉和钝化思维,哪些活动容易焕发活力和激扬干劲等等,然后,选择那些容易调动主体积极性的活动,以便在现有的能力基础上,把身心状态和心理能力调整到更高的层次和水平上。
总之,当我们处于精神萎靡、脑力状态差等低水平的能力状态时,可以采取两种应对方案:其一是消极的适应,是为了将就眼下的身心状态和能力水平,而选择那些低水平的脑力状态也能够胜任和完成的活动。其二是积极的适应,主要是通过对主体现实状态的积极调整,或通过从事适宜的活动而迫使主体处于更高的激活和唤醒状态,以使主体在当下能力基础上再进步一层,从而激发出主体更多的潜能,促使活动更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