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我们的认知能力,首先需要积极地接受和储备大量有关客体对象的知识和经验,并且不间断的对这些经验进行结构调整,这些图式越丰富,种类越齐全,结构层次越清晰,组织越有序,熟练度越高,概括化程度越高,所形成的认知结构也就越加的完整和有效,其所属的经验图式越有可能在新的认知中被利用上,越能为新的认知提供更多的、更重要的帮助,从而大大降低新的认知的难度。
为此,我们一方面要尽可能增加有关的知识储备,以丰富我们的信息源,尽可能为新的认知建构提供品种齐全的部件和型材。另一方面,在学习和吸纳客体知识时,注意适当地有所偏重和倾斜,多对认知对象进行结构方面的挖掘和提炼,多进行概括化的表征和推广,多累积那些包摄范围广的事物的图式,以这样的内容而组织的认知结构,相对于其他特点的认知结构及其所属的经验信息来说,具有更大的迁移性和指导作用,也更能有效地指导我们学习的实践。
因为,有关客体的结构化信息和概括化图式往往是许多事物或活动共同具有的特征与特性,也是一个具体事物的各组成成分中较重要的轮廓特征和骨架,掌握它们并在实际中有意识地应用和迁移,使其成为具体认知的上位性观念和先导性意识,可以使我们在新的认知中保持较大的主动性和前瞻性,此正所谓的“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同时,这种内容与形式的迁移要比其他类型的迁移能够更大程度地降低新的认知的难度,对新的认知建构也具有更大的贡献。
也就是说,采取这样的策略,可以使我们虽然还未实际接触新对象,但已经对其进行了预加工,已经初步把握了该对象的结构和脉络,剩下的只是填充细节,这样就使我们随后的认知活动更加的主动,也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减少或取缔了对新对象的盲目探索,大大增强了预存知识的有效性和利用率,也使得新的认知更加的简捷有效。
相反,其他的经验信息由于不是一类事物共有的结构化信息,或者我们没有认识到这种共性,它们对于建构的重要性就打了折扣,而且也无法进行前提引导式的主动迁移,而只能进行被动性迁移,是根据认知活动的实际需要自动地诱发出来或被动地进行搜寻,所以,只能为新的认知提供一些补充式的基础部件和辅助性支持,而无法提供纲领性和主干性的帮助与支持。
因此。在日常的学习实践中注意提取和累积这些结构化的信息,在实际的认知中注意有意识地使用它们,使其成为可以引导我们具体学习的思路和思维程序,对增强我们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效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这方面,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内容是具有不同的结构图式和项目要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