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逆反心理基本上是从13岁——16岁,也就是从初二到高二。这个时间段很长,但是并不是的孩子都那么明显,也并不是的逆反心理都是坏事儿。家长和老师要理性看待,正确引导,帮助孩子平稳度过青春期。
作为一名从事教育教学多年的中学老师,和一个男孩儿的母亲,我把自己与青春期孩子相处的经验分享给大家。
叛逆的本质
很多家长都反应,孩子到了青春期性情大变,突然由原来的乖巧听话,变得逆反不顺从,特有主见,且听不进去大人的意见。
其实,这是孩子开始长大、独立自主意识增强的表现,是好事儿。只是我们大人无法正视,原来那个事事依赖、听从于自己的那个小不点儿,突然要挣脱大人的管理,想建立自己的独立自主的世界。
于是,想高举着高高在上的放心旗帜,继续控制孩子的一切思想和言行。一方在使劲儿挣脱,一方在努力控制,这就有了力的对抗,于是我们大人又利用自己的放心,给它扣上个帽子,叫“叛逆”
如果孩子到了本该长大的年纪,依然像个小婴儿一样离不开你,是不是大人就更着急了呢?所以,我们要为孩子的成长感到高兴。那么怎样与青春期的孩子好好相处、才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呢?
尊重是前提
当孩子开始把日记本上锁,回到家里喜欢独自关在房间里时,家长不要疑神疑鬼,更不要试图偷偷去探索那个属于孩子的秘密世界。这是对他起码的尊重。
尊重孩子就给他成长的空间,凡事把他当作平等的人看待大人,同时还得有自己的底线和原则。孩子毕竟还没有完全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很多事情的认知不成熟,且易冲动,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和因素影响。因此,大人需要在某些是非的原则性上给予孩子引导。切记:不可高高在上,要平等地与他对话。否则,越压制,越造反。
小事不唠叨,大事讲原则,该放手时就放手
“你怎么这么烦,这么唠叨!”这是孩子经常回敬给大人的一句话。事事的确如此,尤其是妈妈。一件事情反复说,总怕孩子听不清楚、弄不明白、记不住。
告诫你,事情,只要点到为止!多说只会起反作用。
对于一些无伤大雅的小事情、小毛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面儿上能过去就行,不要那么的要求孩子。
对于事关法律道德、人格尊严的事情,需要讲原则。比如青春期孩子较容易出现的吸烟、早恋,甚至打架等方面的问题,学校和家长都要高度重视,引导孩子把握原则,控制底线,绝不妥协。
这三种现象是青春期孩子经常出现的问题,家长和老师要有方法和技巧(具体问题和方法可以私信我)。
总之,无论怎样,要让孩子知道,家是他永远的港湾和后方,父母是永远爱他的人。但爱不是控制他,而是给予孩子自由飞翔的天空。但是,得有根线牵在我们大人手里。毕竟他们还没有完全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