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看看感知的作用。对于记忆来说,感知可以说是较为重要的操作步骤,因为它直接影响着知觉映像的强度,决定着从初步感知到形成记忆所需要的时间,从而影响着记忆的速度和效率;也决定着从初步记住到遗忘的时间,也就是说影响着记忆的持久性。而重复虽然说是必不可少的,但常常是无可奈何的笨办法,只有增强识记的效果,尽可能强化感知的作用,使其每经过一次感知刺激便形成尽可能深刻的印痕,才是更为根本的东西。
实践表明,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和条件下,具有某些特点的内容或者我们居于某种特殊的状态、采取了特殊手段和策略的记忆,往往只需一个照面就能产生深刻的印象,从而产生长久的记忆;而另一些情况下,即便我们重复再多,也难以形成清晰的印象,自然也就无法持久地保持。因为,只有深刻的感知才能形成深刻的印迹,而浮皮潦草、无痛无痒的感知,即使重复再多遍,往往效果也不大。因此,无论是增强记忆的速度和准确率,还是增强记忆的持久度,都需要强化感知的效能,以获得强烈深刻的映像。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感知效果的差异,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方法和策略来改善和增强识记的效果呢?
主客体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了感知与识记效果的差异
我们知道,记忆是主体在与认知对象相互作用的过程产生的,它是通过对内容的感知与复述的交替作用来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较重要、也是较技术性的步骤就是对内容的感知了,只有在感知时产生强烈作用,产生鲜明印象的内容,才有可能地记住并持久地得到保持;相反,在感知时便轻描淡写,感知后只能如过眼云烟。
因此,增强记忆的效能,就是要关注感知与识记的过程,并对有关的影响因素进行积极的调整,以期产生良好的感知与识记效果。而感知与识记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主体与记忆对象相互作用的过程,从主客体相互作用原理我们不难得知,感知过程的实际状况及其感知的效果,自然就取决于主客体两个方面了,取决于记忆对象的结构特点和主体的结构特点及现实状况,尤其是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换言之,在感知过程中所形成的知觉映像及其后效应,会因识记对象及其作用方式的不同,以及主体结构状态的不同而产生很大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