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效应”产生的原因:
低年级过渡到中年级,知识量增加,对理解的要求更高,学前积累基本没有用了。
很多孩子在上小学之前读过学前班,或者在幼儿园大班也学了类似的课程。拿我们邻居家孩子来说,人家在幼升小时,已经学会两位数的加减法了。像这样的孩子,上一年级时肯定是比较的。
不过,到了三年级,课内的知识量明显增多,而且死记硬背的知识占比下降了,要求理解的部分比重上升。
比如语文书里的课文变长了,考试时增加了小作文的题型。
在上学前,孩子认识了几百字,也会写百十个字的话,那么一、二年级语文基本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家长没有坚持读课外读物,扩大孩子识字量的话,到了三年级,认字、写字方面的要求增强,孩子可能就应付不来了。
一、二年级时考的是看图说话,至少还有画面提供一些信息。现在没有图了,要根据题目要求写一篇小文章,孩子得先想象出一个场景,再写下来。因此,这就考验孩子对生活的观察积累,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了。这些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一、二年级的生活中进行潜移默化地锻炼。
数学书中出现了分数的概念,也有关于时间、空间这种实际应用的题目。
当然,也有类似“万以内加减法”这样的难度要求。不过,如果前面进位、退位学得好,我觉得计算的数目变大对于孩子来说并不是很难掌握的。
但像分数这样的概念,就属于比较新的,和之前整数是完全不一样的。加完、减完有时还需要约分,马虎的孩子可能就会忘记。
每个学年都会有跟实际相关的题目,低年级也有关于人民币换算、确定方位这样的。据老师说,这类题目属于孩子掌握起来比较困难的。或许是因为多数家长对于数学的理解还是停留在“算术”阶段,即便说提前学,往往也是学加减乘除。
加上有些孩子生活经验比较少:大人带孩子去市都是刷微信、支付宝,孩子看不到找零钱的具体过程;看时间也不是抬头瞧家里的钟表,而是直接打开手机;出门不需要认东西南北,反正都是坐车……因此,这些题目对于孩子来说反倒是难度比较大了。
另外,要学的科目也有所增加,有的一、二年级没有英语,三年级开始有英语了。
不同版本的教材,可能涉及的知识点不同。但是三年级时知识难度、广度都有明显提升,这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