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的兴起为什么还是没有让晚清强大起来?这是很多人都在要讨论的问题之一,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以及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阶级,也使一部分统治阶级上层代表人物如恭亲王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看到了西方的坚船利炮,感受到了一种潜在的长远威胁。为了解除内忧外患,实现富国强兵,从而“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与技术,兴起了“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兴起,首先以发展军事工业为重中之重。为解决军用工业的原料、资金、运输问题,进而大力兴办民用工、矿业和运输业,达到求富,抵制西方列强侵略、扩张目的。先后建立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一批近代化的军事工业。
但朝政的腐败,国力的孱弱,并没有使这些军事工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基础工业的薄弱(如钢铁的冶炼和铸造)技术水平和生产工艺的低下,也使得军工生产一直处于低水平阶段。特别是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的爆发,使得洋务运动的另一个产物,大清北洋水师的全军覆灭,既标志着清朝海军实力的完全丧失,也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
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论断。洋务派虽然标榜自强政策,但其本质还是封建传统思想的卫道者,根本不愿意学习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这决定了清王朝的灭亡和一场伟大革命的兴起。
所以,虽然当时已经出现了较先进的武器,而清兵还在使用大刀对付外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