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前日本和清朝的国情有什么区别?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两国的国内情况:19世纪末期,日本在明治维新的改革道路上尝到了甜头,并且开始不满足于内部的发展,把向外扩张的目标对准了中国。而此时的大清朝刚刚经历一场如火如荼的洋务运动,也算是为这个日暮西山的帝国打了一针强心剂,但政府内部腐败不堪、百姓麻木不仁、官员之间拉帮结派、明争暗斗的现象已经深深烙印在这个的骨子里,大清,已经走到了尽头。
1894年,日本率先挑起了战役,日本海军在朝鲜西南海域袭击了中国海军军舰,而这一次的战役也拉响了清朝和日本的战争号角,也宣示着大清朝的危机时刻正式到来。这一年,甲午战争正式开幕。但在清政府内部,却都忙着做一件事——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寿。
同年的十月初十,是慈禧的六十岁大寿。按中国的传统,六十也作“花甲之年”,所以这一年的寿诞也显得非比寻常,而慈禧太后也在两年前就开始了筹办此次寿宴,而且还成立了庆典处,负责此次的庆典事宜。
为了办好这次寿宴,慈禧开始了大张旗鼓的对颐和园的修建工作,每个景点的修建、翻新都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据统计,光是为庆典准备的彩绸,就有十万匹。而慈禧的花甲寿诞也成为清政府的第一件大事,而日本政府在这个时候发动战争,较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今年是慈禧的寿诞,此时要是进攻清政府必定会忍让的。
在日本蓄谋已久的攻势下,清朝的海军舰队开始节节后退。9月份中旬,北洋舰队18艘军舰,在丁汝昌的率领下到达大连湾,开始了对抗日本海军的军事活动。
9月17日,由丁汝昌率领的北洋水师遭遇日本联合舰队,双方开始了猛烈的交火,一时间,双方战舰火炮齐放,硝烟弥漫,海水沸腾。较后北洋舰队损失5艘军舰,死伤数千人,日本舰队5艘战舰受重创,死伤600余人,但清政府为了保存实力,令北洋舰队躲到威海港内,不准出海。随后,日本夺取了黄海的制海权。
在之后的鸭绿江江防之战和金旅之战中,由于清政府一位的主和免战思想的影响下,日军以虎狼之势占据了旅顺、渤海湾等重要的根据地,之后在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整个大清朝岌岌可危。
反观国内的清廷内部,正是一片歌舞升平之时。在外面甲午战争打的如火如荼时,有人就曾建议停止颐和园的修建工程,并把剩下的钱当做军费。但老佛爷此时就不高兴了:今天让我不高兴的人,我会让他一辈子都不高兴。接着又是一片粉饰太平,该赏赐的赏赐,完全没有举国上下一同备战的心。
北洋军队在黄海之战中失利,一并丢失大连、旅顺等地时,慈禧还是一心关系着自己的六十岁生日。在前线的士兵和敌人们浴血奋斗之时,紫禁城还是一片歌舞升平,为慈禧祝寿的事宜一直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尤其是在金旅之战中,当日军的屠刀挥向手无寸铁的老百姓时,当日军的铁蹄占据大中国的一片又一片土地时,清政府正慢着“听戏三日,诸事延搁”......这样的清政府,不亡如何对得起列祖列宗?
慈禧太后的这次庆典,一共花费了五百四十一万两白银,但在前线拼死战斗的士兵,得到的军费不到这次庆典的一半,如果在日本到来之前,慈禧太后若能把这些钱支援到军费上,战争或许就不是这样的结果。
日军的推测是正确的,清政府在这次事件中完全忘记了前线的作战士兵,他们把老佛爷的庆典当成了天大的事,但在日军一点又一点的蚕食我们的国土时,那些叫嚣着主战的政府官员渐渐变成了主和的附议,而慈禧也这样为自己开脱:“吾非欲议和也,欲暂缓兵耳”。
我们看到,一年后的四月十七日,主张议和的李鸿章不得不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我们也看到了一寸寸土地被割让给日本,我们也看到一两两白银被日本拿走,却也看到了这个清政府根深蒂固的疾病,这个软弱无能的清政府是如何面对列强的铁蹄和肆意凌辱的,还有为了胜利“一日不复食”的日本天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