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怎样使学生的学习活动顺应心理趋向?
原创推荐 来源:网络 编辑:小新 2018-06-20 10:50:22

  究竟怎样做才能使学习活动更多地顺应我们的心理趋向,以唤起高的动机状态和良好的情绪反应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要从行为更深层次的动因谈起。

学习方法|怎样使学生的学习活动顺应心理趋向?

  我们知道,人的行为的产生都是有原因和条件的,仅从主体角度来说,一项活动需要同时符合人的能力结构和动力倾向才能顺利的产生和正常的运行。其中,只符合人的动力倾向而不符合人的能力结构,我们只能是想干、愿意干,却干不了,现实当中只能表现为一种空想;而只符合人的能力结构却不符合人的动力倾向,同样会受到主体的抑制,表现为我们能干,干得了,却不愿意干。现实当中的许许多多事情和活动,都是我们有能力干,有条件完成,但就是因活动不符合我们的心理倾向而不愿意干,或者虽然勉强干了,但心理抵触、排斥,产生了恶性的心理感受和体验,从而影响到活动的状况及其效能。那么,人的动力倾向都包括什么,它们为什么能够对人的行为产生动力作用或阻力作用?

  具有动机作用,能够充当行为动力基础的是人的各种基本的身心需要。所谓的需要,是有机体对维持其正常的生存状态所需要的客观条件和要求的反映,体现了有机体对其生存条件和状态的特殊依赖性。不同的有机体有着不同的需要系列,它们都是有机体特有的结构特性的体现,对有机体的生存发展,不论是从种系的角度还是从个体的角度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有机体中的一员,人类也有着一系列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特殊需要,正是这些不同类型的需要驱使人产生这样那样等千姿百态的行为活动。

  也就是一说,人的各种行为活动,都是受人的需要驱动和发动的,都是为了满足人的各种身心需要,或者说是为了让人的各种需求、需要得到满足,因此,需要是人的行为活动的根源和动力基础。人的需要系统是很复杂的,其中,有先天的,有后天的;有生理的,有心理的;有物质的,有精神的;有低级的,也有高级的等等。这些需要是人作为一个物种在与自然界及周围环境长期的相互作用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组织特性,是由人特定的机体结构决定的,反应了人对环境的依赖性及对自身生存条件的特殊要求。人要想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和良好的生存状态,需要满足这些需要和需求,否则,人就不能正常的生存,更不能健康的成长和发展,就要停滞、萎缩甚至消亡。

  总之,需要对于人来说,是需要的,是需要的,是有特殊用处和价值的。顺应需要、满足需求,就可给我们带来利益、好处,我们就感觉到快乐,而满足不了需要,则可给我们带来伤害和痛苦。相应的,人便有了趋利避害、趋乐避苦的自然倾向,那些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活动,能够给人们带来快乐和满足的活动,人们便乐意去从事,那些与需要相关的对象,便成了人们追求的目标,需要也自然就成了人们行为的动力基础。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学习方法
上一篇:如何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状态?有哪些方法? 下一篇:学习方法|学生的认知活动中的思维方式有哪些?
预约领取试听课
我们为您准备了
  • 学业水平系统测评
  • 个性化针对教学计划
  • 线下逆袭试听课
  • 系列学科学习资料
确认预约
热门活动
补习学校
补习学校
考前冲刺
考前冲刺
艺考冲刺  不一样的艺考培训
艺考冲刺 不一样的艺考培训
个性化一对一  小班课辅导
个性化一对一 小班课辅导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 暂无内容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