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的孩子存在一下两个问题:一是孩子上了初中仍然不知道自我加压,对待学习不认真;二是孩子没有责任感,不担当。两者之间有联系,但又各有不同。
先看第一个问题:学习问题。“内因决定外因”,孩子上了初中仍然不想学习,主要原因是孩子学习的内动力不足。也就是孩子无法从学习中找到乐趣,也没有足够的动力推动他克服惰性。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
孩子的学习习惯不太好,自我约束力较差,上进心不强;
在班级中学习成绩处于中游或偏下,受到的关注比较少;
没有能够看得见够得着的目标;
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不畅,虽然要求孩子好好学习,却难以给予恰当的引导。
对症下药:
学会及时肯定孩子的努力。父母要心平气和地和孩子讨论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抓住他们感兴趣的点,指出他们在学习上的闪光点。尤其是孩子在取得些许进步时,要学会用拥抱等方式表达对孩子付出努力的肯定。即使孩子偶尔成绩不好,也不要唠叨,而是在他们冷静后,坐下来分析原因。
和孩子一起设定一个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不要着急,每次前进一点点,积聚起来,就是很大的进步。家长是孩子情绪的稳定器,不要一看到孩子表现不如意,就各种训斥。你越着急,孩子就越不着急,力量的消长在你们之间的表现就是这么神奇。
给孩子找一个可以帮助TA进步的同伴。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小看小伙伴的力量。他们受外界影响的因素也占据很大的比重。因此,在有了足够的内驱力后,也要从外面再加把劲,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再看第二个问题:没有责任感,不担当。这个主要是父母平时言传身教的问题。比如,
父母虽然要求孩子体谅自己,但自己有时候对待老人也会表现出各种不耐烦。
父母虽然要求孩子帮自己承担一些家务,却又经常嫌孩子做得不好,大包大揽过来。
父母在孩子或者家里遇到困难时,经常抱怨或指责,而不是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等等。
对症下药:
注意自己的言行,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而且说过的话要算数,不能经常毁约。
学会和孩子分担家务。即使孩子做得不好,也不要烦躁,而是要耐心指点,毕竟我们也不是从一出生就会做这些事情。
遇到问题时,要就事论事,先找解决办法,再反思问题根源。很多家长在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就是指责别人做得不好,对孩子也是如此。这会让孩子感觉无论出了什么事推给别人就行了,责任和担当当然会越来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