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对认知过程的现场控制,促成知识和技能的迁移
有了高质量的认知结构及其科学完备的经验和技能体系,并不等于面对具体的智力问题时,就能自动地把其所蕴含的智力潜能发掘出来,进而表现出高水平的认知效能。要想充分利用我们现有的智力资源,尽可能多地、得当地利用我们的经验储备,还需要加强对认知活动的控制力度,有意识地对思维过程进行更精细的导引和控制,切实强化主体对行为的决定作用。这是因为,主体认知结构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其中所储存和储备的信息也是异常复杂多样的,既包括形形色色有关客体的知识和信息,也包括主体各层面的认知加工的操作技法,而且,这些内容在认知结构中都被储存在不同的区域,具有不同的状态、地位和强度。虽然,当主体面对特定的对象和问题时,会自动地唤醒与客体对象和任务有关的许多信息,相应的主体也往往会以某种习惯和定势来应对和解决问题。
但是,能够自动唤醒的大都是各种高强度、高熟练度的内容,是主客观的条件和机缘碰巧都具备的一些内容,不是客观上真正所需要的东西,而主体的惯常模式和自动化反应也常常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应该参与和兴奋的内容往往需要有意识地唤起和挖掘,而且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连带出许多无关的内容,涌现出许多错误的反应,需要不断地加以干预和节制。
而且,无论我们怎样学习和训练,都很难使我们的认知结构做到包罗万象,很难预先就对问题有成熟的应对办法,并且还掌握得高度熟练,需要或多或少地依靠现场的一些操作和控制。换言之自动化的反应常常是靠不住的,凭自动自发产生和无意识唤起的不会是较适宜的,在出现一些我们所需要的东西外,往往还伴随着散乱、芜杂,夹杂着许多多余的和无用的信息,缺乏应有的组织、规范和逻辑,而真正问题所需要的内容,真正较佳的应对策略,是不会自动产生的,往往需要即时地搜寻、设计、组织和引导。
因此,同样的认知结构,同样数量和质量的知识和技能储备,不同的态度和使用方法,不同的引导和控制策略,是会产生不同的认知效果的。总而言之,在利用我们已有的认知结构应对实际问题时,除了要依靠我们以往经学习与训练而形成的一般的经验技能和自动化的反应模式外,还需要加强对可用知识挖掘的力度,加大对学习过程的及时引导和现场设计,增强对知识使用的控制力度,有意识地、有目的地利用我们的先前经验,以使其发挥较大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