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效率的高低与如何划分阅读时间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长时间用脑过度,人就会觉得很疲倦,效率也会跟着下降。这种生理现象,每一个人都相同,不会有例外的。要防止这种现象发生,就要按照读书的重点,把用功的时间加以区分,采取反复阅读的方法,效果才会好。下面是大致的标准:
——记忆文中的细节内容:15钟左右。
——研读不擅长的教科书:30-50分钟。
——看英语、数学之类每天都要反复阅读的书:60分钟左右。
——擅长学科的系统性整理工作:50分钟以内。
大致说来,较适合读书的时间可以分为:
——早晨型(上午读书效率特别高)。
——夜晚型(晚上读书效率特别高)。
——中间型,不管早晨、晚上,都能精力充沛地读书。这一类型的人,有些是天性,但绝大部分是后天养成的习惯。由于天天如此,什么时间读书对他们来说并没有多大区别。
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有七八成是属于“夜晚型”。不过要注意的是,在半夜12点以后,读书效率就会突然大大地降低。
能够从“早晨型”或“夜晚型”转变成“中间型”当然是较好不过了,但是日积月累所形成的习惯并不容易改变,实在勉强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