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的观念,家长们一般都会告诉孩子,只有好好读书,长大后才会有出息;你就好好读书就行了,其他的你不用操心。然后结果就是,养成了一堆除了成绩好,其他什么都不会的孩子。
我们会经常看到这样的新闻:某某高考考生,生活不能自立,缺乏独立能力,也不会和室友好好相处,这是为什么呢?
美国教育家斯宾塞曾经说过:“身为父母,千万不能太看重孩子的考试分数,而应该注重孩子思维能力、学习方法的培养,尽量留住孩子较宝贵的兴趣与好奇心。不能用考试分数去判断一个孩子的优劣,更不能让孩子有以此为荣辱的意识。”
只要孩子能够考,长大就有出息。所以很多父母倾尽一生也要让孩子多读书。但是,考就真的那么有出息吗?有研究表示:中高考考生在大学毕业后,以至于以后的人生里,成为中国人才的几率几乎为零!
这是一份令人耸人听闻的报告,同时也提醒着各位父母,较出色的孩子,往往并非“”。
但,现实生活中,家长们总是不怨其烦的孩子报很多辅导班和兴趣班,总是期盼孩子能够德智体发展。往往这部分在孩子学习上面给予太大希望的父母,会在家庭教育和学习习惯上面忽视了。
分数本是对孩子学习情况的一个检验,是老师、家长和孩子自己反馈信息的一个渠道、一种手段,只是测评孩子学业的一个参考,分数的高低并不能用来评判孩子的一切。但在考试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分数高低决定着孩子的升级、、就业的现实状态下,分数变成目的,变成了孩子、家长、老师追逐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