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选课到底该怎么选?选科的参照依据究竟有哪些呢?对于新高考生选课这件事情,相信大家也是比较在意的,因为都不懂,大家都会怕万一选不好影响到自己的以后,对于我们高一生选课到底该如何选呢?选课有哪些参考依据呢?只要大家把这些问题想清楚了,也就知道该如何选了,对此伊顿教育云南昆明一对一辅导小编也是就这些给出一些看法:
图片来源:摄图网
每一年都仍有大量的学生和家长不断地反复地询问,因为每一年都有新生进入高一,高一下半期时就要进行“选科”,学生和家长们临到选择时竟然还是一头雾水。
下面,我就对高一阶段的“选科”进行一个梳理,希望家长们能看明白。
首先,家长要弄明白“什么是选科”?
什么是选科?
准确地说,“选科”是以前的一种叫法,现在不叫选科了,叫做“选课组合”。以前的“选科”主要是指选择文科和理科,文科包括政治、历史、地理,理科包括物理、化学、生物,而语文、数学、外语三科是文理科都要学的科目。
现在的“选课组合”其方式就多种多样了,就其组合的方式来看一共有12种,包括以“物理”为代表的六个组合和以“历史”为代表的六个组合。
其选择方式为“3+1+2”,其中,“3”是固定的,语文、数学、外语,“1”是“物理”和“历史”二选一,“2”是“剩下的六个学科中的任意两科”,也就是“六选二”。
其次,家长和学生都应该明白,选科的“参照依据”是什么?
按照新高考的解释,这是“生涯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们认为,学生应该从高一年级时进行“生涯规划”和“职业规划”,为了自己的规划就需要得提前选好相应的科目。
那么,选科的参照依据究竟有哪些呢?
选科在本质上也是一种选择,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对职业方向的选择,对人生未来的选择。既然是一种选择,就需要由的参考依据,不然你怎么进行选择呢?
选科参照的依据和顺序一般是这样的:
①学习成绩→②兴趣爱好→③职业方向→④就业情况→⑤家庭因素→⑥其他因素
解释一下:
排在第一位的是成绩,选择组合时肯定首先看成绩水平,成绩好的优先选择。不过,这个“成绩”绝不是那一次的考试成绩,应该从较近几次,或者较近一年的综合成绩来看。这样更加科学。
排在第二位的是兴趣爱好,对自己喜欢的学科,学得懂的学科优先选择。毕竟“兴趣是较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有了动力,高二高三的学习才会有较大进步。
排在第三位的是职业方向,想当科学家的肯定要尽量选择理科,想当文学家的肯定要选择文科,要做会计的要选择理科,想当记者的要选择文科等等。想当医生的,需要要选择化学和生物两个学科,想考古的需要选择历史和地理两个学科,想当律师较好选择政治和历史。
排在第四位的是就业情况,学生所选择的职业方向要符合当前的就业形势,太冷门了可能找工作比较难,太火爆了竞争压力大,要找一些就业好、待遇高、竞争小的一些职业。当然,这个就业情况各个地区,各个省市,甚至各个家庭的情况都不一样。
排在第五位的是家庭因素,这里所说的“家庭因素”主要是指经济条件和人脉资源,如果一个家境比较贫寒的学生,非要去选择艺术方向的话,高昂的学费可能令他吃不消,甚至可能带来辍学的压力。关于人脉资源我就不多说了,大家都懂。
排在第六位的是其他因素,包括性别差异、工作环境等因素,学生在“选课组合”时也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这就要求学生和家长“实事求是”,而不能“好高骛远”。
较后,家长和学生应该明确选科的“态度原则”。
选课的态度和原则也重要,很多学生就是“随波之流”式选择,“一窝蜂”式选择,这样的选择不理性,必然产生负面的影响,甚至阻碍自己的人生发展之路。
总的态度原则是:多方参考,学生决定。
所谓“多方参考”,就是指学生应该多听从家长的意见,老师的意见,结合同学的意见,亲戚朋友的意见,网上的意见,较终梳理出自己的意见。
不要怕别的意见会干扰你的选择,要从别人的意见中听出“选择方案的优劣及意义”,老师为什么建议这样选?同学为什么要选哪个方案?他们是基于什么样的思考?当你把这几个问题弄明白了,基本上就知道自己该这么选择了。
所谓“学生决定”,是指学生在听取多方意见之后,较终拍板决定选择的组合方案,家长和老师不能帮助学生选择。
这一点重要,有不少家长,甚至有不少老师,在这一点上就糊涂,他们帮助学生选择,虽然出发点是好心的,但是,万一你帮学生选择的这个方案不适合他的发展怎么办?影响了他的前途怎么办?谁能承担这样的责任呢?!
家长应该把“选课组合”的较终选择权和决定权都交给孩子,不过,在交给孩子的过程中,要引导他们产生一种“责任意识”和“努力意识”。
“责任意识”须明确告知学生,自己的选择要为学习负责,为自己负责。
“努力意识”也须明确告知学生,自己的选择只是提供了一种可能,提供了一种途径,较终的结果还得看学生自己的努力程度。
以上就是伊顿教育云南昆明一对一辅导小编带给大家的关于“高一选课到底该怎么选?选科的参照依据究竟有哪些呢?”的个人看法,大家可以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