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的高中生填报志愿时,都不愿意报考师范院校,为什么呢?下面小编来为大家分析一下:
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的时候,恢复高考制度,那时实行分配制,师范教育免费,而且包分配,并且为了发展教育,师范招生提前考试,把大批人才招到师范院校,那时的师范生应该是近的学生。现在,老师在社会上的地位决定了高中生不愿报考师范院校。高中生往往倾向于的大学,从大学里毕业出来的大学生没有谁会向往当一个中小学老师。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老百姓的经济收入已达到了相当的水平,而相对于社会上的其它行业,老师这一群体数量相对庞大,而且经济来源来自财政拔款,这样就决定了老师的待遇和收入相对落后于社会上的其它行业的人们的收入,且经济来源比较单一,想找一点额外的福利或外快几乎不可能。另外,个人的上升通道或发展前途不象其它行业那样畅通,老师的发展无外乎其待着获得相应的职称或者学校里的管理人员。
以前,学校里可以走出局长,县长,甚或至于省长,部长等,而当今社会条件下,这一切显然已不可能,因此,高中生不愿报考师范院校也就顺理成章了高中生之所以称为,原因之一就是不把自己置于尴尬的境地。所以高中生基本上不报考师范学校,都去北大清华,复旦交大。
职业现状中老师的就业环境并不理想。社会对这个职业来说存在着高压等现实的要求,这也使很多人不愿意从事这个行业。想发展教育,是否应从政策措施上,出台一些方案,增强教师地位,不要只重口头,要重行动,才能吸引更多人才从事教育,教育才能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