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题本来就很难,如果同学们审题审错,将很难得分。有很多同学因为这个问题而无法达到,请同学们不要着急,我们一起来看看相关的建议。想要正确审题,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审题,然后再来看看审题的5个环节和建议,今天伊顿教育云南昆明一对一辅导小编为同学们搜集整理了一位老师的建议,相信可以帮助到同学们。祝同学们尽快学会答题,考一个好分数!
图片来源:摄图网
审题是解题的前提!下面以数学为例:
有的学生解题时急于动手,从而忽视隐含条件,结果不是漏了这点,就是混淆了那点;
也有的学生看到稍长一点题目就很茫然,没有解题方向,甚至根本不愿意去看题目;
有的即使题目不长,但由于阅读水平,问题表征能力,联想水平以及数学知识的限制,不能读懂题意,或找不到关键词,理解发生偏差,导致审题失败,从而解不出这道题
1、什么是审题?数学家罗增儒教授提出了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
(1)“弄清问题”不仅首先存在于解题工作的开头,而且继续存在于思路探求的过程中和解法初步得到后的反思里。没有后续的“弄清问题”思路会中途受阻,认识会停留在表层或现象上。
(2)“弄清问题”不仅要弄清条件、弄清结论,而且还要弄清条件与结论的基本联系(更具体、明确的联系由思路探求去完成),及题目的关系结构。题目的条件和结论是组成这个结构的、不可或缺的两类原材料。
(3)“弄清问题”不仅要弄清题目的浅层结构,而且还要努力弄清题目的深层结构,这个深层结构有一个逐步明晰的过程,还常常可有不同的表征,不要毕其功于一役。
(4)“弄清问题”不仅要获得题目的解,而且寄希望于对“解”的进一步分析而增强数学能力、优化认识结构,增强思维素质,学会“数学地思维”。
2、审题的5个环节
(1)清楚题目已知条件包括隐含信息和结论。
己知条件有些是外显的,通过读题就能理解;
有些是隐含在文字叙述背后或数学式子之中的,需要解题者通过分析去发现、挖掘和识别,加以显性。
所以,在审题阶段能否挖掘出隐含信息将直接影响到解题的成败,是审题的重要环节。
(2)用数学语言表征题目中的信息。
数学问题的有效解决常常依赖于对在审题过程中对问题的事宜表征,不用的表征产生不同的解题方法,也就有不同的要求和难度。适宜的表征可以减小运算量、缩短思维过程。因此准确、适宜的问题表征是数学审题的关键。 如,求三角形面积,往往需要作出高线,而一个三角形高线有三条,高线怎样选择。普通生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并没有去作出一条高线,第二个问题是随意选择一条高线,导致思维受阻。再比如,对于复杂应用题,优生往往通过画图、列表等形式描述题中复杂的数量,弄清各种数量间的关系。
(3)模式识别(回想、联想、猜想)。
在充分理解和用数学语言表征题目信息的基础上,判断出问题所属的类型即模式识别。正确的模式识别减少盲目尝试的可能性,增强解题效率。
学霸在一些问题情境中,凭借他们以往所积累的知识、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经验,能够识别出一些熟悉的东西。而这些熟悉的东西就是存储在生头脑中的模式,与头脑中的模式联系并进行归类使得生能够明确题目所属类型,从而准确、地找到了问题解决的关键,解题效率高;而普通生面对他们熟悉的问题情境还能够识别出问题所属类型,进行正确的模式识别,但是面对相对复杂的问题情境时,由于普通生头脑中缺乏相关的解题经验,则很少能够识别出问题的类型,找不到解题的冲刺口,解题效率相对较低。
(4)寻求未知与己知的联系。
在寻求未知与己知的联系方面,有顺推法、逆推法和两者相结合。顺推模式的思维路线是:己知一可知一欲知。逆推模式的思维路线是欲知一需知一已知。
学霸在审题时能够时刻注意抓住己知与未知的联系,灵活地选择推理方法——顺推和逆推,从而搭建好已知与未知之间的桥梁。生在对待较为容易或比较常见的问题时,一般是釆取顺推的方法搜索信息,在遇到较为困难或不太熟悉的类型题时,生能注意灵活运用顺推法和逆推法,使两种方法相互交替从而实现已知与未知的联系,使问题顺利解决; 而普通生在审题时往往不注意抓住已知与未知的联系,在解决问题时比较多釆用由已知向前推的方法或从只关注目标解题,但却不能将两种方法相结合,所以无法实现已知与未知的联系,常常出现盲目搜索信息的情况,特别表现在相对复杂问题情境中,致使导致审题失败。
(5)审题反思。
审题反思就是对审题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分析和自我调节。数学问题的审题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解题者不断地对所发生的情况进行自我评估并随时加以需要调整的过程。比如,是否有另外的情况需要考虑进去等。
3、一些建议:
(1)平时的作业和考试按照如上5个环节进行审题
(2)编织好自己的知识思维导图,做到知识的有序和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勾画图中关键信息,标注题目中的数据
(4)罗列由已知能产生的结果;
(5)多回想、联想、猜想
(6)掌握好画图和图表方法去分析复杂应用题
做数学题不会审题怎么办?如何审题?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