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抢跑式预习”?反映了什么现象?随着孩子的成长,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接触到这个名词,因为大多数家长都会让孩子提前预习,担心孩子赶不上学习进度。这也体现了学校和老师对率的焦虑,以及家长对教育资源不公平的焦虑。今天伊顿教育云南昆明一对一辅导小编为家长们搜集整理了一位老师的观点和看法,如何看待“抢跑式预习”?反映了什么现象?一起来看看详细内容吧!
图片来源:摄图网
抢跑式预习,是文化教育参与者焦虑的集中反映:孩子心向学校的焦虑、老师学校率的焦虑、家长对教育资源不公平的焦虑。
1、孩子心向学校的焦虑:提前预习越多,持平越多。
提前预习,提前学习,肯定要比其他同学接受速度快,做题的正确率高,给孩子心里带去安慰。提前预习整本书,甚至成为暑假作业必不可少的作业,孩子深知:自己需要预习,否则就落后。
学校的选拔越来越苛刻,条件也越来越高,孩子本身能够做的,只有努力学习不断增强自己的成绩,才离学校更近。而提前预习,恰恰是加快学习进度、提升自己成绩有力武器,所以这恰好显示了孩子对学校的渴望带来的心里焦虑。
2、学校和老师对率的焦虑。
率的高低,影响着学校生源的质量和数量。所以,增强孩子成绩是重中之重,假期时间、平时的闲暇空虚时间,都是通过复习和预习来增强成绩的好手段。
所以,假期作业中有预习整本书的选项就不足为奇了,提前进行古诗背诵、字词识记、作文模拟,都成了常见现象。
而这一切的根源,就是率,率影响招生和口碑,所以,抢跑式预习同样反映了学校和老师对于率的焦虑。
3、家长对教育资源不公平的焦虑。
每个家长都十分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哪所学校率高,哪所学校老师教的牛,哪所学校招生需要哪些条件,家长都特别熟悉。究其根源,就是想自己的孩子能够读一个理想的学校。
于是,让自己的孩子同步学成了常规手段,这样才能持平其他孩子,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抢跑式预习,家长在心里已经默许和支持。
削尖了脑袋往学校里挤,本质就是在争夺好的教育资源,好的学校、好的班级、好的老师,孩子学习的客观条件尽可能要好,家长的心里才舒坦,才觉得对得起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