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对老师的态度,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是成正比的。
学生对老师有好的印象,自然就对其所教课程产生兴趣,这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和自觉性,喜欢老师的音容笑貌,也就乐意听他讲课,作业也优先完成,甚至自觉不自觉地形成模仿的意识和习惯。于是,学习成绩逐渐增强,对老师的感情也越来越拉近,并不断加深。爹娘手里爱勤孩儿,老师更是如此,老师和学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感化、相互激励促进,学生的学习成绩便逾加进步增强。有的学生只所以出现偏科或厌科,很大程度上是由启蒙阶段对老师的印象和态度造成的。
我们都是过来人,对此深有感触。笔者上初中时,语文老师和谒可亲,又是班主任,自然就有了学语文的兴趣,加之老师时常提问表扬鼓励,更增加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当时语文老师兼任美术和音乐课,能说会写会唱,自己也受到了影响和感染,被选入学校文艺队,跟随老师学唱京剧、排练节目,甚至到各村演出,而语文成绩不降反升;老师写得一手好美术字和手写字,自己便极尽模仿,走着坐着观察意会、动手划练,也练就了一手美术字和手写字体,受益终生。相反,那时数学老师形象有点严厉,声音也独特,感觉很不舒服、不喜欢,有种畏惧感,以至厌倦上他的课,因此数学课长时间未开窍,成绩一直上不去。
所以说,学生对老师的印象态度,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很大的直接影响作用,有的甚至影响到整个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