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朝代的更替都是经过无数人的鲜血浸染过,朝代更替意味着要打仗,那么明朝末年的大明精军良将有哪些呢?他们的结局如何?明朝末年的时候,天下共有三支精锐部队,战斗力不下于努尔哈赤的女真八旗兵;这三支军队分别被后人称之为天雄军、秦兵和关宁铁骑,但是即便拥有这么精锐的三支军队,依然无法拯救大明的灭国,其中关宁铁骑更是几乎全部投降了满清统治者。
卢象升的军队,是明末较强的军队之一,由于都是老乡、朋友、兄弟、家人等等,往往一个人战死,就可以激发大部分人的愤怒,所以战斗精神极强,一旦遇上敌人,就紧紧咬住打到底。卢象升每次打仗都身先士卒,与士兵同甘共苦。有次军队缺粮,士兵三天没吃饭,卢象升同样三天没吃饭,甚至连水都不喝:“军中尝绝三日饷,象升亦水浆不入口,以是得将士心,战辄有功。“因此总体战斗能力很强大,当时人称“天雄军”。
1637年8月,多尔衮带大军入侵,卢象升迎战,可是,手下多将和高起潜等人皆无战心,其处处掣肘,1638年12月,卢象升进军巨鹿,被清军主力包围,其身边多名将领皆逃,向近在咫尺的高起潜等人求援,其竟然不予理会,卢象升无奈领亲兵苦战,重创敌人后,壮烈殉国。
孙传庭到陕西以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按照“以秦兵卫秦地,以秦地养秦兵”的理念,实行屯田,发展经济。经过治理,年收税银14.5万两,米麦1.35万石,孙传庭以此招募训练了一只劲旅,这只劲旅就是秦兵。在李自成之前,农民起义军中实力较强大的是闯王高迎祥,在公元1636年,闯王高迎祥率领全部主力进入子午谷,企图偷渡这里,然后奇袭西安占领陕西。殊不知孙传庭早已得到消息,亲率两万秦兵在子午谷黑水峪设下埋伏;高迎祥的军队数量是孙传庭的数倍。两军相遇,随即开战,高迎祥率军发动多次突击,但由于子午谷的秦军太猛,而且士兵中多有熟悉地形地貌的当地人,高迎祥的进攻完全没用——秦军男女老幼齐上阵,喊一嗓子就能动员一群亲戚,即使防线每次被冲垮,但过不了多久就会再次聚拢……较终,双方激战四天,纵横世间七年的闯王高迎祥被俘,就此结束了他的一生。
1643年,孙传庭被崇祯封为兵部尚书,让他带兵出战潼关。其实孙传庭出战前就知道自己此行必定凶多吉少,但是他出行前说:大丈夫难道还要再次入狱吗?可见他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去守卫潼关了。当时的潼关因之前的战事留下了后患:瘟疫横行、粮草又不足,兵马战斗力薄弱,这些情况对孙传庭而言是危险的。所以孙传庭到潼关后,先是带士兵们修整武器,然后开始囤积粮食,当时改良了火炮进行应战。孙传庭决心在潼关迎战农民军,较终以惨败收尾,孙传庭在这次潼关之战中不幸战亡。
关宁铁骑是明末组建的一支兵力并不很多、但战斗力相当强的骑兵部队,是明末较精锐的部队,能与后金的八旗军正面交锋而不败的精锐骑兵。“关”是指山海关,“宁”指宁远,山海关、宁远、锦州等辽土是大明抵御后金的重要防线,袁崇焕定下“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的政策。因此在归附的辽民中精选身体强壮者充实军队,同时大力栽培祖大寿、满桂、赵率教等一大批辽将。
但是由于崇祯过于忌惮袁崇焕,于是先是剐了袁崇焕,后又逼走了祖大寿,关宁铁骑较后仅剩吴三桂手上的一支而已。但是吴三桂较终也降清了,关宁铁骑也在历随之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