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人提出要让物理替代英语科目成为主科,英语和物理哪一科对科教兴国战略的影响大呢?科教兴国战略是在1995年提出的,同年十四届五中全会还提出了2010年远景目标。可以看到这段时期的领导班子很多都是工程师出身,有很强的理工科背景。在义务教育中,各种奥林匹克竞赛(数理化生)蓬勃发展。问一下在这个时期里成长的80后90后们,他们都能告诉你“科教兴国”是怎们让数理化给每个人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而现在是2018年了,很多地方取消了奥赛加分/保送,素质教育不断升级。我们现在的领导有着经济、法律、政治、哲学等人文社科的背景。说这些是想强调,不同发展阶段国情不一样,从重工业到服务业再到高新产业,所需要的人才和思路都在不断变化。
物理固然是重要的,但是我们的义务教育中数理化的强度已经是大了,继续投入的边际效益逐渐递减。即使现在能让人都能答对高考里电磁+力学的题,也未必增加四十年后诞生的诺奖会比不把物理当主课要多。热爱物理的上大学深造,不爱的就不要强求。揠苗不能助长。如果说要加强逻辑训练以及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高新产业就业需求,就应该引入计算机编程教育。美国很多小孩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学C++, python, java,于是出现了硅谷这样的奇迹。但是我国很多的中学里计算机课仍然处于能随时被主课老师抢走的阶段。这倒是应该改。
很多人说英语无用。但据一项2014年的研究显示,在我国,外语熟练的个体比外语不熟练的个体,收入会高出69%。但是话说回来,我国的英语教得并不算实用,很多复杂的大词和语法结构,而不是生活化的小词和俗语。即使考过了四六级,出了国仍然可能在餐厅吃早餐,点个鸡蛋也不太会说(over hard/easy, soft/hard scrambles, boiled等等) 。在全球化深入的今天,英语的弱化会使我们在对外经贸、软实力竞争等等方面变得更弱。再优化的翻译器也是不够的。跟客户聊天,跟老外交朋友不能总带着翻译器。
另外,在对外宣传上,能够用流利的英语和西方可以接受的角度对西方表达我们的观点的人总是少,导致我国的形象总是“他塑”而非“自塑”。全球范围内,以英语为母语的有3亿人,作为外语或是第二外语的有14亿,遍布67个。而汉语为母语的有14亿,但作为外语或第二外语只有3亿,只有两个。这种全球输出力的差距要求我们更要把英语这个工具用好,才能讲好我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