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点面结合、有详有略法
大家都知道情节的安排和推进,需要选择和剪裁,哪些该详写,哪些该略写,哪些不惜笔墨,哪些惜墨如金,这些安排既突出了中心,又避免了文章无波无澜、读来枯燥无味。
例如鲁迅在他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百草园的描写就运用了点面结合,有详有略的写法,读来有层次感:
不必说碧绿的莱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呜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岭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役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接下来当写到冬天的百草园时,先用“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欲扬先抑,然后笔锋一转,写“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接下来的“拍雪人”“塑雪罗汉”一笔带过,详写“雪地补鸟”,让人读来情感随着作者的笔锋起伏跌宕。
原文如下所示: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商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西撒些秋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详略得当的写法较适合用于写景的记叙文或场面描写中,只有点面结合,安排好详略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
例如写“拔河比赛”,要想好哪些人详写,哪些人略写,这样写起来才能避免平铺直叙。
另外还有开头设悬法,结尾升华法也可以使文章让人读来眼前一亮,思绪万千,避免文章枯燥无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