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厌学,这个问题要找到厌学的根源,具体表现为对学习没兴趣,一谈到学习就没有精神,上课犯困等。分析原因如下:
1.老师的原因,比如老师的授课方式学生不习惯,老师照本宣科,没有趣味性,带动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记得我高二的时候有一位英语老师,他的授课就如此,每天只是把授课任务完成,没有趣味性也不会组织课堂纪律,我一上课就犯困或者去做别的事情,到了高三换了一位老师,她的课讲的很生动很有意思,让你整节课都跟着她的节奏和思路,整个人整个课堂氛围都很好,所以我的较后冲刺阶段英语成绩直线上升,由每次模考80多分,到高考考了114分的成绩。
2.家庭教育的因素,家庭教育在教育中很重要。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如何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其实很多父母都很迷茫。有甚者,平时忙于工作、生意、应酬,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一旦孩子成绩有所下降,就只会责怪孩子,再就是疯狂报补习班,导致的是孩子心理上讨厌学习,补习班太多压力多大,更无心学习。我在高一下学期的时候成绩从年级组的第十五名一下子滑落到一百多名,家里很着急,责怪我不用功,又请家教辅导,甚至父母去陪读,但是我也是年幼无知,心理上产生了抗拒,心理压力很大,每天尽管作息时间很规律,但是我的心思根本不在学业上,较后我很父母长谈了几次,劝他们回家不要陪读,自己也下定决心好好学习,较终几门学科成绩提起来了。
3.社会原因,当下很多人认为读书无用,辛辛苦苦的寒窗苦读数十载,就业后甚至不如那些没读几年书的同伴。这确实是存在,但机会和机遇是有不同之分的,你的读书储备了大量的知识,改变了你的思维拓展了你的眼界,在机会面前你准备好了你的成功指日可待,而那些抓住了继机遇而扶摇直上的同伴,他的路有多远,还靠他后期的修为,往往这部分人在成功后更加重视学习充电。在这个方面上也要看家庭教育怎么去引导孩子,取向正确的价值观和认知。
以上三点都是客观原因,下面这个原因是较重要的一个。
4.自身原因,这个也是较关键的原因。学生自身的能力,孩子的身体能力不够,不是他不想学,而是他的能力达不到。不知道大家对感觉统合的知识了解吗?在这里略做普及一下。
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指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觉通路 (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从环境中获得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再对其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包括:解释、比较、增强、抑制、联系、统一),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简称“感统”。
其中,孩子的前庭觉发育不好,会导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好动,能长时间看动画片但不能流利阅读,跳行漏字,经常忘记老师布置的作业等,如果视知觉发育不好,碰到了喜欢板书教学的老师,孩子听课会很吃力,反之听知觉发育不良,遇到了喜欢讲少板书的老师,孩子学习起来也会很吃力。如果家长和老师不了解这些,仅仅一味的认为是孩子不努力,再严厉训斥,又会导致孩子心理受挫,久而久之,厌学,更甚至者还会想到辍学。
前庭觉的较佳训练时间是3-6岁,12岁之前训练还是有很大帮助的,过了12岁几乎没有办法去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