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个人的读书经历来看,除了方面的书籍别人不好评价外,其他属于“通用型”类别的好书,还是有的规律可以遵循的,那就是好书要有思想含量,有知识含量,有愉快的阅读体验。
先说有“思想含量”。我们评价一个人看问题有高度、有深度,往往会说这个人很有思想。书也是如此。在这方面,建议多读读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与大量的所谓“畅销书”相比,经典名著之所以能够经过时间、人群的层层筛选,流传下来,不是靠运气,靠“关系”,而是靠思想,靠智慧。它们前瞻的思想性、深刻的洞察力,甚至独特的预见性,都是其他书所欠缺的。我们读这些书,就像与智者高人对话,这对于我们增强人生的高度还是很有帮助的。
再说有“知识含量”。古人讲,人生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话很有哲理。现实当中,一个人的经历、视野总有一些局限性,想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那就需要有知识含量的好书来帮衬了。有知识含量的书,创作过程是艰苦,也是极其严肃的,往往是一个事例的运用、一个场景的描写、一段生活的再现,都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进行多方面的直接或是间接体验,所以它传递给我们的知识是可靠的,也是经得起实践推敲的。在这里,有需要再提一下作家路遥,他的《平凡的世界》知识还是丰富的。
还有一个是有“愉快的阅读体验”。这一点虽然好理解,其实有些苛刻了,但没有办法,如果一本书很有思想,就是语言晦涩难懂,除了人士,大量的普通读者是难以读下去的,也就谈不上有什么收获。这可能就是“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的体现吧。举个文学方面的例子,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的可读性就很强,我在阅读时,除了感慨作家不幸遭遇外,深深的为其文笔而折服,叙述、描写、抒情,都如行云流水,真切细腻,浑然天成,在他的书里,你能深刻体验到文字的魅力,也能感受到作家的功力。总之,一本好书,是应该能让人读进去、读下去的,文采斐然是可以算一个标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