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的并非解释文本,而是通过解释文本真正实现「一切阅读,为我所用」的目的。否则,就算倒背如流,条分缕析文本自身,而从不用以改变自己,也根本算不得深度阅读。
1.管理文本
设计管理表格,填写书名(文章名)、作者、章节名、页码,按隶属类别(虚构类非虚构类)分类归档,以便检索和后续反复阅读。
2.精耕细作
字斟句酌。非虚构类文本,阅读时每逢重要句子都要停下来,简述作者对此句的诠释方法,列举理由等;虚构类文本,则对精彩语句进行炼字、选词、句法等的品味。
大胆删改。用自己的语言重构(改写)此句(段),通过改写进一步学习作者的思路和文字驾驭技巧,同时,改写需要建立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否则就把握不到信息,写不出令自己满意的话来。
3.及时感悟
保持分享心态,积极撰文阐述自己获得的启示与产生的联想。
过去有无用到?(联系)
还可以用在哪里?(拓展)
4.即学即用
能立即加以运用的就多加运用,比如一种修辞手法,马上仿写几个句子;一句诗歌,马上设想几个使用场景;一个较新理念,马上更新自身观念。
不能立即运用的,设想可能的运用环境,列举几条投入实践的假设,一旦时机到来,就操作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