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教重于言教,读书也是一样。古代一位宰相,回到家就看自己的书,夫人埋怨,你也不管管孩子的学习!这位宰相说,你看我这不是在劝学吗?
说几句题外话,中长较大的软肋,就是过早地把成才的重担转移到孩子身上。把自己应该做出的努力托付给孩子去继续承担,宁肯砸钱锤炼孩子,不再回到书桌前提升自己,这种身教带来的副作用,比较普遍,难怪出现了不少读书不爱书的孩子和大人。不少家长不断地教育孩子,“将来我们就靠你了,赶快去学习!”,然后自己走向麻将桌、健身房、美容馆,好像中国人的青春期特别短,孩子一代的负担特别重。这对孩子读书和成长负面影响很大。孩子做事,没有成人那样的自觉心、意志力,兴趣为王。你指望他们依靠咱们耳提面命,教导他们为了养活父母、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远大目标去读书,基本上等于白说。身教较重要的是用自己的行为体现自己的责任感,用生动的身影传递正确的价值观。
让孩子的读书兴趣自己生长,并不是让他们盲目自发地发展,孩子读书的爱好、读法、理解,需要家长明着去引导。家长编故事,引导对新书的兴趣,让孩子发现新的领域,引导深度探索思考,这些活动,通过让知识亲传,不仅是孩子读书的需要指导,也让知识和读书本身,吸满亲情和温厚的爱意,感染和旁及对知识和读书的爱好和向往,留下美好的心情印记。这也许是孩子爱好读书的较好的土壤。
和孩子一起读书,也是家长的巨大乐趣。孩子的书,也值得家长去读。伴随孩子读书玩乐,不计恋爱在内,很可能是一生经历中较清纯美好的记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