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不会”,却被家长误以为“不改”
就拿辅导孩子作业这件事情来说,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在孩子们的作业或者试卷的出题模式都灵活了,有些题目甚至已经出了孩子们这个年龄段所能理解的。这种题目在我们小时候叫附加题,而在这代孩子身上叫拓展训练。
每次遇到这种题目,孩子可能绞尽脑汁都想不出来,所以很有可能就会留白或者向家长寻求帮助。而这种情况下,很多家长就生气,总是天真的以为,老师安排的每一道作业或者试卷上的每一个题目孩子都需要会,否则就是孩子的问题。检查孩子作业的时候,一遍又一遍的给孩子在同一个题目上画×,他们非但不理解孩子,却反过来生气认为孩子不改正,不动脑筋。
往往这个时候,家长态度过于强硬,或者铺天盖地的责备,就会严重的挫伤孩子的内心。所以,遇到这种情况,我奉劝各位家长耐心的问问孩子,不会的原因是什么?是老师没有讲过,还是自己没有读懂题目的意思?还是没有正确的解题思路……
不要把“不会”,当作孩子“不改”,放低姿态,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或许你会帮助孩子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当然对亲子关系的拉近也是相当有帮助的。
明明不是自己的过错,却被家长误以为大错特错
每一个人都不希望被别人冤枉,哪怕是年纪较小的孩子。很多家长在孩子和别人发生矛盾的时候,或者家里什么东西摔坏了,或者什么物品不见了的时候,家长们总是喜欢在不加考证的情况下,就冤枉毫无反抗能力的孩子。
明明不是孩子的过错,明明是别人先挑起事端,明明打碎东西的另有其人,但家长总是相信自己有预言家的能力,便开始把的责任都揽到自己孩子身上。当孩子想要解释的时候,家长还错误的以为还是想狡辩,在孩子还没开口讲话的时候,就开始疯狂责备或者打骂上身。如果你是这样的家长,我可真是替你的孩子感到悲哀。
一个家庭,每个人都有发言权,包括孩子。在不了解事情真相的时候,请不要给孩子贴负面的标签。比如:孩子上一次不小心摔坏了水杯,而面对这一次摔坏的水杯,家长却笃定是孩子干的。耐心的询问孩子,请用相信的态度对待孩子,不要总是觉得家里一切的坏事都是孩子干的。
我觉得有句话说得好:我们总是把客气给了外人,却把坏脾气给了自己较亲较爱的人。我希望作为父母的我们,都能够时时反思自己的言行,或许你无意间的一句话,就彻底伤透了孩子的心。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天恩赐父母的礼物,作为父母的我们请学会善待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