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都会有一些孩子出现逃学的不良行为,这让父母感到无奈。造成孩子逃学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其自身的主观原因,另一方面是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客观原因。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孩子逃学的主观原因,也就是心理因素。由于现在学校课业压力比较大,一些成绩不好、性格也较为内向的孩子,由于自卑而厌倦学校的生活,为了逃避自己不想看到的人和事,这些孩子往往会选择逃学作为躲避的方式。
其实,并不是成绩不好的孩子都有逃学的倾向,逃学也是分阶段的。孩子因为成绩不理想,他自身就会对自己有所责备,如果再加上老师和家长的埋怨,那么他心里的自卑和反抗情绪就会上升,较终选择逃离父母和学校。如果这个时候家长和老师不及时地给予他心理上的帮助和指导,那么偶尔的逃学很可能会发展为习惯性逃学。
除了孩子的主观原因之外,外在的几大因素也是让孩子产生逃学行为的主要诱导。首先,父母和老师在教育上的某些偏颇容易让孩子有逃学的倾向。一些学校会根据成绩的高低把同学分到不同的班级,这种做法给成绩差的孩子有一种“不如人”的感觉,慢慢地丧失对学习的信心,也就不愿意再在学校里面待下去了。当孩子在学校里爱了委屈或者心情低落的时候回到家,可是所得到的不是父母的安慰和关心,反倒是被一片指责声所包围。因此,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把孩子推出了校园的门外。
除了学校和家庭教育上出现了问题之外,孩子逃学还有可能是受到其他人的引诱。高年级不学无术的学生整日在社会上闲逛,他们伙同社会上的不良青年引诱还在学校学习的孩子,告诉他们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出去也不用再为学习而苦恼。就这样,原本成绩就不理想的孩子因为经不住外面的诱惑而逃学了。一次两次以后,逃学就会变成家常便饭。
较后,社会上一些不好的言论也会影响到孩子。例如,近年来社会上流传着一些“读书无用论”的说法。特别是在大学生找工作都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这种说法更是风靡一时。甚至有些文化程度不高的家长也经常给孩子有意无意地灌输这样的思想,导致孩子觉得读书确实没用。
针对以上的这几种原因,无论是孩子的自身还是外部因素,家长和学校都应该积极地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补救,不要让逃学的孩子从此走上堕落的深渊。在家里,父母要给孩子足够的温暖,让他感受到亲人的温情,而不是因为成绩不好就受到人的冷眼。在学校里,老师要尽量用合适的教育方法来帮助孩子增强成绩,而不是一顿呵斥和责骂就完事了,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自尊心。而学校方面则要警惕社会不良青年和言论对在校学生的影响,定期给学生开展这方面的教育活动,让学生明辨是非。
给孩子足够的关心比什么都重要。试想一下,如果孩子因为成绩差或者在学校有什么地方不顺心,如果回到家里家长能够及时地发现他的情绪波动,再跟他进行适当的交流,给他以关怀和温暖,让他的不良情绪渐渐地消失,那孩子还会用逃学的方式进行反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