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关系万千家庭和社会的方方面面,今年的高考改革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高考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直接做出的决策,是重点的改革项目,那么,在高考改革新形势下,我们应该如何应考呢?下面伊顿教育老师为大家整理分享高考改革的思路即制度设计,一起来看看吧!
本次高考改革是恢复高考制度以来较较系统的一次改革,但以往的改革主要是针对考试科目的改革,围绕考试科目的多少对于学生学业负担的影响。从表面上看,减少科目,会减少学生的负担,但从现代应试教育的背景下,科目的减少并不能从根本解决高考对于整个高中教育、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作用。
高考改革的思路即制度设计可以用四点概括:
1、招考分离
“招考分离,也就是招生与考试分离。以往的高考改革讲的是考试的改革,招生的依据就是高考分数。而这次的高考改革,是招生、考试两项改革。”谈松华说。
以往招考一体的制度设计使考试成为基础教育的“指挥棒”,考试考什么,学校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偏离了素质教育的正确方向。考试是一种手段,高校衡量一个学生,高考分数这一项指标并不是他的全部。
目前,考试政府、招生领域管办评不分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瓶颈,政府、学校和考试机构间职能不清又带来招生一体化的问题。招考分离将政府作为“管理员”,下放招生考试相关行政权力。考试组织权交给考试机构、将招生自主权交给高校,把考试选择权交给考生,同时加强宏观调控保障招生与考试分离的逐步实现。
#p#副标题#e#
2、文理不分科
新高考不再分文理科,而是让考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学业规划去自主选择三门科目,高校也能够招到适合此的学生,增加了学校与学生的选择性。但是根据上海的调研结果,由于物理学科较难,选考物理的学生很明显的减少,这样选考科目的结果和制度设计的初衷是不相符合的。从当前趋势来看,高考科目会偏文科弱理科,对将来我们国民的科学素质,科学素养,有严重影响,所以在大的制度不变得情况下,选课还要做进一步的调整。
3、综合素质评价
高考成绩当然是对学生的一种评价,但是在过去高考招生把高考成绩作为的评价标准,这是不够的,应该分别在不同的模块对学生进行评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思想品德和公共素养,身心健康和艺术素养、还有学业成绩。这样做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发展,促进普通高中学校积极开展素质教育,同时也作为高校人才选拨的参考。
4、多元录取
在录取上,此次改革更加颠覆和彻底,提出了“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说法,试图打破分数评价的魔咒,长期以来,我们以分数为录取制度,不、不科学显而易见。此次高考改革明确提出了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指导方向,综合素质评价已经启动,并作为高考录取中的两依据(高考选考分数),一参考(综合素质评价)。
#p#副标题#e#
从制度层面看,新高考改革是一个系统性的整体性的设计,目前从上海高考试点可以看出,高中课程不改革,就无法适应新的高考政策,那么对于整个高中的教育,我们应该考虑的是如何适应新的高考政策。山东省教育学会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委员会副秘书长谢峥在会上对新高考下的教育变革进行了演讲。
“新高考模式下,让选课走班成为学校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选课走班能够让学生拥有课程选择权,从学的相同、考的相同,转变为学的不同、考的不同,实现从标准化到个性化的等级考试制度。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科志向,促进学业发展。
“在这样的改革模式下,当前高中教育面临的主要矛盾有四个方面:基础师资、课程模式、行政班教育班和成绩认定”。对此上海市新中高级中学副校长徐清明校长向大家详细介绍了上海新高考背景下学校课改实施策略,同时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本次新高考改革中,综合素质评价成为学生选拨的一项重要参考,对综合素质评价整体流程有明确政策要求:第一写实记录,第二整理遴选,第三公示审核,第四得出结果,第五材料使用。“实际上我们现在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并没有完全成熟”浪潮集团教科民生事业部副总经理王乐说。
当前的困惑就是学生参与了什么事情会记录在素质评价的报告中?老师怎么能够正确地去引导学生去积累和发展个人综合素质,让学生的发展?对于教育管理部门来讲又是一个新的命题,怎么让综合素质评价过程公平公正,并在一个可控可管的环境下开展?
对于这些问题王乐介绍到“在信息化发展迅速的今天,我们用互联网,通过信息化手段,将评价主题形成一套体系,推动综合素质评价的继续前行,一个目标就是构建一个公平公正的科学评价体系,能够支撑未来进一步的高考深化改革”。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在改变教学方式上做了有益的探索。
改革都是勇者的行为,新高考改革将标准化教育过渡到个性化教育中,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高中学校要尊重学生自主选择权,保护和促进学生兴趣特长,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引导学生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理性选择、科学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