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受?读书时,尤其是那种长篇学术著作,读完之后合上书问自己这本书讲了什么?仔细一想,这本几百页的书好像就讲了几个观点,但作者为什么要写那么多呢?原因在两方面:
一方面,作者在写书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结构是不是严谨,论述周详,每一个论述都紧接一个例子,完全不考虑这些对读者是不是需要的。就是说作者写作的目的是论述清楚他的观点,至于能不能看懂,那就是读者需要考虑的了。
另一方面,在印刷机时代书的定价方式是按页数来算的,500页的书比200页的书贵,所以出版商无法接受一个概念你几千字就写完,不填充到几万字,甚至几十万字就别想出版。
所以阅读的目标在于,刨除那些冗杂的论证过程和无意义的举例,找出较的“干货”。也就是读完每一本书,都找出它较、较新颖、较与众不同的观点。而这种寻找观点的能力就是阅读的技巧。
奥野宣之,同志社大学新闻学毕业,曾在出版社和报社工作。他独创的信息整理术和智慧创造法在商务人士中大受欢迎。在利用新闻出版经验进行网络与杂志专栏撰稿人的工作以外,他还以“笔记本作家”的身份活跃在媒体节目和论坛中。不管是工作还是兴趣,他都坚持使用笔记本记录,这种生活方式在NHK 和TBS 电视台的节目中播出后引发了热烈反响。著作包括《如何写游记和散步日记》《智慧创造锻炼法》《“处方笺”读书法》《三本书创造好点子》等。
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的观点就是:阅读是一种技巧,可以通过练习增强。在此基础上奥野宣之介绍了两种读书的方法:一元化笔记读书法和葱鲔火锅式摘抄法。这些方法简单易学,谁都可以做到,不需要死记硬背书中的内容,而是把书中知识转化为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