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孔子之“仁”?孔子所谓的“仁”是什么意思?我们都学过孔子关于仁的论述,但是也有很多同学不太理解孔子的相关观点,其实孔子所谓的“仁”就是爱人,我们可以从本篇文章来学习一下。今天伊顿教育云南昆明一对一辅导小编为同学们搜集整理了一位老师的分析,如何理解孔子之“仁”?孔子所谓的“仁”是什么意思?一起来看看详细内容吧!仅供同学们参考。
图片来源:摄图网
孔子所谓的“仁”就是爱人。中国这个“仁”是会意的字,你看人旁边是个二,就是说想到自己就要想到别人。我自己不愿意接受的,别人也不能接受;我自己喜欢的,别人也喜欢。你起心动念都能为别人想到,这叫仁人君子。
孔子之仁,是一种道德修养,是对他人的恭敬的态度。这种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就是“善”,既是向善的人之本性,也是择善固执的人生正途,以及止于至善的人生理想。
孔子的“仁”是一种道德的精神境界,是个人为人处世的准则与方式,同时以各种各样的道德要求与规范体现出来。孔子十分重视“孝悌”的作用,在强调“孝”的同时更看重对父母的尊重即“敬”,所谓“悌”,指的是对兄长的敬爱之情。还提出“恭、宽、信、敏、惠”的具体道德条目,并且认为“刚、毅、木、讷近仁”。如此等等,都是在随处“为仁”。“仁”的较高表现形式孔子认为是“中庸”,“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所谓“中庸”指的是待人处事,既不要过分,也不要不及,而要不偏不倚,实质是寻求人际关系的高度和谐。由内心的恻隐、仁爱之心变为外在让他人觉得舒服的言行举止。要达到“仁”的境界,较简单的做法,就是将外在的礼仪规范内化为内心的自觉意识、道德修养,然后再外化为彬彬有礼的君子形象。
今天,做人学会感恩、宽容就是“仁”,用感恩的心感受世界,感受生活;用宽容的心对待世界,对待生活;用快乐的心创造世界,改变生活。创新“仁”在新时代的内涵,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