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丽第一民族中学怎么样?师资力量强不强?这所高中的教育教学质量是好的,师资力量也的不错,教风学风也很好,同学们如果想要报考这所高中,可以了解一下这所高中的详细情况。今天伊顿教育云南昆明一对一辅导小编为同学们搜集整理了这所学校的基本情况,同学们可以参考一下,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帮助。瑞丽第一民族中学怎么样?师资力量强不强?来看看吧!
瑞丽一中,创建于1958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五十多年来锐意进取,历经风雨洗礼,如今,这颗边疆明珠熠熠生辉。2001年晋升为云南省一级三等完全中学,2004年被云南省教科院确定为“云南省教育科研实验学校”。现初高中共有8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742人。全校教职工365人,专职教师292人。有模范教师1人,省特级教师3人,省级骨干教师5人。
多年来,学校领导秉承着务实创新的精神,积极进取,继往开来。2011年蒋晓炜校长在继承传统的同时革故鼎新,提出了“一项宗旨”、“两项任务”、“三大系统”、“四大工程”的学校管理理念。
“一项宗旨”即“一切为了教师和学生的发展”。这一理念现已成为我校开展一系列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两项任务”是增强教育教学质量和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近年来,学校工作的中心一直紧紧围绕这两项任务来进行。
“三大系统”是指“教学常规管理系统”、“教学教研管理系统”和“德育管理系统”。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着力点是“三大系统”的建立健全和运转。
“四大工程”为“教育及青蓝工程”、“生本教改工程”、“全员班主任工程”和“教学常规管理工程”。
为将这些理念贯彻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在蒋晓炜校长的带领下,学校从教学常规、教育科研和德育工作三大领域采取了以下“六项措施”加以落实。
一、完善机制,加大投入,提升师德促发展。
首先,学校构建了校长领导,副校长分管,教科室、教务处为,年级组、学科组、课题组为基本单位的教育科研体系;完善了集体备课管理机制、课赛运行机制、课题推动机制及成果激励机制;形成了全员参与、分层管理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网络。
其次,学校加大办学投入,狠抓硬件建设。目前学校引进了录播系统、网上阅卷系统、教学观摩系统和大型电子显示屏设备,成立了瑞丽一中信息中心,以此推动我校信息化、现代化校园的建设进程。
第三,学校高度重视师德师风、教风学风建设,并把师德师风表现作为教师资格认定、年度考核、技术职务评聘、培养培训及评优推优的重要依据。
二、立足校情,积极开展“三种培训”,实施“两个工程”。
开展“三种培训”。
一是教育科研能力的培训。通过培训加强对教师们教育科研基本方法、教育科研论文撰写的指导,督促教师们把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行为。
二是“双新”培训。“双新”培训即高三、中考的新教师的复习备考培训和高一和初一的新教师的培训,学校以培训来促进新教师尽快成长、尽早成熟。
三是教育教学业务培训。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近五年来,共组织教师外出参加省、州培训1000多人次。外出教师回来后均在学科内开展二次培训,以此实现成果交流、资源共享的目的。
实施“两个工程”。
一是实施“青蓝工程”。近年来,我校引进大批新教师。为了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我校深入实施“青蓝工程”,并探索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1+2+4”(一个新教师+两位指导老师+学年四次课堂实录)的新教师培养模式。
二是实施“教育培养工程”。(1)先后将我校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派到京沪等地参加业务培训。(2)返聘我校模范教师、特级教师、省级骨干教师李琼、刘润萍等为指导教师,逐步实施“首席教师”制。
三、以生为本,推进课改,促进教师整体提升。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校在2008年全州差异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又引入了“生本教育”这一新型教育模式,并正式成为“生本”教育实验基地。
在生本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以前置性作业的研究为抓手,以小组有效合作学习机制的创建为冲刺口,围绕“三课型五环节”开展“四课研讨”活动,通过集中听课、评课,围绕教学改革中的共性问题开展交流研讨,努力打造务实、、灵动的课堂,并逐步形成有我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目前我校共组织九大学科分别开展了七次生本“研究课周”活动,呈现了134节各具特色的生本研究课,教师听课总量达1650多节次,不仅营造了浓郁的教研氛围,而且为教师素养的整体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瑞丽第一民族中学怎么样?师资力量强不强?希望可以为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们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