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继承中发展的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西学东渐!
高中 来源:网络 编辑:小新 2018-12-10 09:34:02

  中国近代历史中我们学习了有关思想解放潮流的相关知识,那么在继承中发展的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西学东渐的发展线索是什么?近代向西方学习的特点、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主要原因是什么?下面伊顿教育一对一辅导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这块的知识,有需要的学生可以复习一下,文末附有练习题,大家在学完知识后可以在练习一下,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在继承中发展的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西学东渐!

  发展线索

时期

发展历程

19世纪

四五十

年代

“开眼看世界”

(1)背景:鸦片战争前后英国的侵略;中国闭关落后;程朱理学的束缚

(2)代表:林则徐、魏源

(3)阶级:地主阶级抵抗派

(4)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5)影响:引导中国人关注世界形势

19世

纪60~

90年代

中体西用

(1)背景:清朝面临内忧外患

(2)代表:奕、曾国藩、李鸿章

(3)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

(4)主张:自强、求富

(5)作为: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

(6)影响: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19世

纪60~

90年代

维新思潮

(1)背景:洋务运动开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初步发展

(2)代表:王韬、康有为、梁启

(3)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

(4)主张:倡导君主立宪

(5)影响:是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

20世

纪初

民主、科学

(1)背景:袁世凯尊孔复古

(2)代表:陈独秀、李大钊

(3)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激进派

(4)主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5)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20世

纪初

马克思主义

(1)背景: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胜利

(2)代表:李大钊

(3)阶级:有初步共产主义觉悟的知识分子

(4)主张:学习俄国,改造中国

(5)影响: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

  深化历史理解

  1.近代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1)学习目的:为了实现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2)学习内容:经历了从学习器物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思想文化的过程,体现了中西文化的碰撞激烈,呈现出新旧过渡的特点。

  (3)学习过程:

  ①经历了由鸦片战争前盲目排外到鸦片战争后被动接受(林则徐、魏源和地主阶级洋务派)再到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主动选择(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过程,较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②各进步思想间体现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4)体现主题:救亡图存是主题。近代前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也是中国近代社会各阶层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过程,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相关联、思想启蒙与救亡图存相结合,具有爱国进步的意义。

  (5)发展历程曲折:各阶级和阶层在向西方学习过程中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但都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吸取经验教训,继承发展。
#p#副标题#e#

  2.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主要原因

社会阶层

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主要原因

洋务派

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主体,不可动摇

长期闭关锁国导致盲目自大;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

维新派

借用儒家思想,为我所用

封建势力强大,资产阶级弱小,康有为借孔子的名义从内部否定封建专制的合理性

革命派

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民主革命形势的发展;资产阶级救亡图存

激进派

发起了新文化运动,认为传统文化禁锢人们思想,应该革新

袁世凯利用孔子企图达到复辟的目的;孔子成为封建思想的代表;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需要

  链接高考

  (2015·卷Ⅱ)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

  A.揭露历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论

  C.倡导变法维新 D.颠覆孔孟学说

  解析:选C 《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动摇了顽固派反对变法改革的根基,为维新变法减少阻力,因而不能被顽固派占主体的清政府所容忍,故C项正确。

  (2014·卷Ⅱ)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解析:选B 康有为认为,欲伸民权,必广民智,欲启民智,必先革除恶俗陋习,故其主张易服主要是为变法营造社会氛围。

  根据现有资料发现,梁启写于1900年的《二十世纪太平洋歌》中,较早出现“四大文明古国”之说,把中国和埃及、巴比伦、印度一起并称四大文明古国。当时他提出“四大文明古国”是(  )

  A.用全球史观阐述世界历史

  B.表达了救亡图存的爱国情怀

  C.以亚非文明抵抗西方文明

  D.倡导维新变法,重现民族辉煌

  解析:选B 梁启在《二十世纪太平洋歌》中并没有用全球史观阐述世界历史,诗中用戏剧性的手法阐述了世界历史、地理、世界局势、中国处境、救国图存、大同理想等,故A项错误;诗中提出“四大文明古国”,通过古今中国的地位落差,表达了救亡图存的爱国情怀,故B项正确;材料不涉及以亚非文明抵抗西方文明,故C项错误;1900年维新变法已经失败,梁启借此改良,以实现民族复兴的愿望,故D项错误。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上一篇:在斗争中趋时更新的民主革命旗帜-三民主义! 下一篇: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整理分享!
预约领取试听课
我们为您准备了
  • 学业水平系统测评
  • 个性化针对教学计划
  • 线下逆袭试听课
  • 系列学科学习资料
确认预约
热门活动
补习学校
补习学校
考前冲刺
考前冲刺
艺考冲刺  不一样的艺考培训
艺考冲刺 不一样的艺考培训
个性化一对一  小班课辅导
个性化一对一 小班课辅导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 暂无内容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