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中我们学习了很多改革或变法政策,下面伊顿教育昆明一对一辅导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北宋时期危机四伏的社会背景以及庆历政策的的知识点,有需要的学生可以参考一下,一起来看看吧!
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1)北宋中期,阶级矛盾的激化原因:
杯酒释兵权
宋代建国后,不但不抑制兼并,而且纵容功臣、大将们兼并土地。土地买卖与典卖相当普遍,土地集中的趋势加速,农民失去土地的数字在增加,“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种,有田者无力可耕”。
阶级矛盾激化的表现:
993年,王小波在四川发动起义,他宣告:“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起义的队伍发展到数万人 。
王小波、李顺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这次起义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次起义沉重打击了宋朝政府;第一次提出“均贫富”的口号;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王均的起义又爆发了。仁宗庆历年间,农民起义和兵变在各地相继爆发,正如欧阳修所说 “一年多于一年,一伙强于一伙”。
陈桥兵变
赵匡胤,涿州(今河北涿县)人。后周时任殿前都点检。960年,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国号“宋”,定都陕西,年号建隆,史称宋太祖。
(2)民族矛盾的激化
宋太宗在灭北汉之后,曾经两度出动大军征辽,企图收回幽云十六州,可是都失败了。1040~1042年(康定元年到庆历二年),西夏皇帝元昊对宋发动多次大规模的军事进攻。
(3)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景祐三年(1036年),范仲淹上百官图讽刺宰相吕夷简任用亲信,又上书讥切时弊,希望宋仁宗不要一味信任吕夷简。为此,范仲淹被吕夷简指责为离间君臣、引用朋党,被罢官。从此朋党问题成了宋朝统治集团斗争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范仲淹遭受排斥时,有欧阳修、蔡襄等一批位居政要并以文学的人士支持他。当时尽管支持范仲淹的人都被罢官,但不断有人上疏要求复用范仲淹,反对用“朋党”的罪名堵塞言路。
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虽然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但却导致官僚机构的迅速膨胀。到北宋中期,各级官僚达到17000多人。这比实际所需人数多出两倍。庞大的官僚机构中,有时三五个人担任同一项官职, 互相推卸责任,不干实事,行政效率很低。
三、范仲淹与庆历政策(1043—1045)
曾任枢密院枢密使,积极主张对辽、西夏用兵,整顿北宋吏治。失败后与欧阳修等被贬官。
庆历政策(1043年)
1、背景:社会矛盾激化,积贫积弱严重
2、目的:挽救统治
3、措施: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强烈反;改革文官升迁制;严格恩荫制;改革贡举制和考试内容;慎选地方官;减轻徭役、重视农桑等
中心—整顿吏治
4、结果:夭折
5、影响:王安石变法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