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整个学习阶段从小学到高中,那么有三个阶段是较大的分水岭,一个是小学的三四年级,尤其是四年级,一个是初一的下学期和初二上学期,再有一个就是高一的下学期。
这三个阶段会有一些变化,因为小学这个阶段,它会存在了从客观题但主观题的这种转变,从简单机械的这种训练,到灵活的运用的转变开始。
但是无论怎么转变,小学阶段的知识偏记忆性是很强的。所以我们见过有个别的孩子在小学的时候学习好,但是到了中学之后,初一还可以,但是到了初二之后,成绩一路下滑。这里面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孩子已经习惯了强迫记忆,或者死记硬背这种学习方式,他的知识掌握并不是那么的灵活。而且呢,小学阶段可能过于注重书本的那些局限的知识学习,没有给自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或者说更多的摄入一些课外的知识在里面,孩子的知识储备量的单薄,那么到了初中之后呢,科目增加了,难度也增大了,而且很明显的一个转变是主观题的题量会增加,而且一些靠你过去知识综合运用分析的题目也在增加,这样的话,对于那些过去死记硬背的学生来说,就遇到了一个大的障碍。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这个年龄正好是青春期,我们说的你叛逆期。这个时候呢,孩子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往往是父母说往东,他就往西数,说往西,她非非要往东,已经不在乎你说的对还是错,反正对,反正我就是要跟你不一样,这个往往是很多孩子一个这个年龄段的一个表现。往往是越是过去管得比较多的家庭,越是父母比较唠叨的家庭,越是从来不太听孩子意见的家庭,这种情况较容易发生。
综合这些因素,那么影响孩子的学习,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高中的阶段,我觉得情况还不太一样,能够考入高中的孩子其实都是的,毕竟他们了几乎50%以上的人才能够进入高中的。这里较大的问题在于,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是老师教的多,你能被动学习的多,也就说往往学生思考的主动性是不够的,然而到了高中之后,他的知识量,知识难度又得到了一个巨大的增强,导致很多学生,如果老师讲解的不够仔细,不够详细,或者自己听课不够认真,一旦错过,往往呢就跟不上了。如果说初中还有死记硬背的一部分成分,那么到了高中理解的重要性就更加强了。高一还好说点,尤其是高一上学期可以吃点老本。但是从高一下学期开始,问题就会全部暴露出来,这也就是为什么说高二会出问题。因为问题是需要一个积累的,也就是说当你高二暴露出问题了,那么是高一出现了问题。
所以呢,我觉得我们家长应该特别注重这一点,孩子不是说考的分数高就可以了,我们要特别留意孩子在思考问题上的一些习惯,还有学习习惯,那么他们有没有那种畏难的思想,有没有去分析问题、钻研问题的这种精神。有没有进行过大量的阅读储备,包括文学,国学,历史,人物传记,散文等等等等,有没有这样的储备?如果只是一味的要求成绩,而忽略这些,培养这些储备那么出问题是早晚的事情,毕竟高考以后后面的大考也好,他对纯课本上的知识的考查已经会越来越少,他对你学到了知识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所以成绩好了,不要骄傲,那么成绩差了你也不要太过担心,是不是因为自己过去花的时间在这些方面比较多了,反而对课内的学习要求不到位。
所以要综合分析一下,然后制定适合自己的改进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