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今年以来,未成年人因沉迷网游而造成不良后果的新闻频频见诸媒体。家长、社会和媒体纷纷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山西太原一位初中生偷了家里的1万元钱,旷课去网吧打游戏”、“湖北十堰两名13岁中学生因没钱玩手机网游,竟然入室盗窃3000余元”,类似这样的事情我们应该如何避免呢?
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主要原因
总的说来,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原因很多,一方面是因为网络游戏本身就具有着低门槛、环节设置多样、奖励诱惑、互动性强的特点,其所营造出的虚拟世界吸引着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大批游戏玩家;另一方面是孩子处于“青春期”,不稳定、叛逆、心理变化快,渴望获得群体认同,一旦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心理需求的满足,他们便寻求于虚拟世界,特别是网络游戏。
再有就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尤其大,试想大人整天拿着手机在孩子面前晃悠,孩子怎么能无动于衷呢?况且孩子的好奇心那么重,一旦接触,就会深陷其中。所以想要拯救孩子,先要克制自己。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孩子孤独,没有交流对象。孩子得不到关爱,生活没有目标,情感得不到寄托,于是他们只能寄托与虚拟的网络游戏,在网络游戏的“打打杀杀”、“暴力血腥”中去寻找生活的意义。
怎样避免孩子沉迷网络
面对孩子沉迷游戏的行为,宜疏而不宜堵。下面,就为家长们支上四招,让孩子远离网络游戏。
1.家规约束法——家庭教育不可没有规矩,家长应在孩子痴迷网络游戏的问题上与孩子约法三章。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家规不能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它既要约束孩子,也要约束家长,否则孩子难以接受。在协商约法三章时,要强化电脑的助学功能,明确使用电脑的情景条件与规定时间,至于“玩”电脑却是次要的。作为“镜子”的家长们应以身作则,当孩子正在做作业时,不宜在孩子旁边手机,更不可沉溺于网络世界,否则会令家规失效。
2.亲情牵引法——对于孩子痴迷于网络游戏的现象,家长往往只关注其表象而忽视其根源。其实,除了孩子确有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外,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正是亲情的缺失。如果家长一味地盯着考分甚至逼迫孩子去上那些了无兴趣的兴趣班或补习班,那么孩子在负荷的情况下,心理问题定会产生或加重,他们只能选择在网络世界中寻找心灵的寄托或离家出走乃至自杀。孩子总是千差万别的,而孩子更是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建议家长每天至少花20分钟与孩子平等和谐地沟通,了解孩子的所思所需所惑,让家庭始终成为孩子释放压力的温暖港湾和情感倾诉宣泄的主要对象。把教育的责任全归于学校的想法是不明智更是不切实际的。
3.耗时递减法——如果家长发现孩子上网时间明显偏多且没有正当原因时,不可采取打骂或立即禁止使用电脑的做法,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家长可以同孩子心平气和地确定按周减少玩电脑的时间。在此过程中,只要孩子能履行约定,家长应及时赞赏或奖励孩子,从而循序渐进地实现“行而有度”的家庭教育目标。但在赞赏与奖励上,应从孩子的现实需求与家庭经济承受度出发,防止奖励失效与亲子关系纯物质化。
4.潜移默化法——孩子的许多习惯,与家庭环境影响有关。在孩子痴迷网络游戏的问题上,家长既要做好自控的榜样,又要趁孩子在家时经常积极地传播讨论有关的危害性,用具体的案例分析过程使孩子得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化,从而让孩子时时警醒自己,提升其自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