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们讲了清庭掌国慈禧及诸位大臣都没有清醒的认知,其次,败于以分裂的中国迎战统一的日本。
同样是被列强舰炮打开了国门,中日两国却一个走向了分裂、一个走向了统一。
清庭因第二次鸦片战争维系皇权较大的一支武力僧格林沁所部全军覆没,而彻底失去了对以李鸿章为首的督抚势力的制衡。
根据清代制度和惯例,无论何种军事行动,一旦战争任务完成,八旗需要遣返防地,绿营需要遣返汛地,团勇则须解散归农,统兵将帅则各归建制。淮军正是属于饷由地方自筹将由李鸿章任命、兵由将领招幕的团勇。然而,李鸿章拒不执行清庭裁撤命令,自僧格林沁战死后,清朝廷已派遣不出领兵大将,而正规军又不足依恃,1870年李鸿章就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淮军长期防守北疆的门户,担负国防重任。我们来粗略看看淮军布防与作战情况:同治九年(1870)至光绪八年(1882),淮军所防区域为直隶、保定、天津、山东、、吴淞海口、湖北、山西、陕西等地,约四五万人;1884年中法战争时,布防北洋及经扩充分防各地的淮军共有一百三十二营;1894年中日战争时,淮军增扩至一百四十六营。
而且李鸿章借筹建北洋水师之机更是将北洋水师军权也牢牢把持在自己手中。
这就造成清庭主要有战斗力的部队的旁落于李鸿章为首的督抚手中,实际分裂状态;
而日本却通过倒幕运动、维新变法,撤宗藩、立郡县,建立了以明治天皇为的君主集权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