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衣冠禽兽”,在现代人的观念里,肯定是一个贬义词。其实,这个成语也很委屈的,在中国古代,明明是一个褒义词,怎么到了现代,就变成了贬义词?我们常常用衣冠禽兽来形容那些道德败坏之人,外表华丽正直,而自身行为却不如禽兽。在古代衣冠禽兽有另外一种说法,小编带大家看看!
“衣冠禽兽”一语来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据史料记载,明朝规定,文官官服绣禽,武官官服绘兽。品级不同,所绣的禽和兽也不同,具体的规定是:文官一品绣仙鹤,二品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云雁,五品绣白鹇,六品绣鹭鸶,七品绣鸳鸯,八品绣黄鹂,九品绣鹌鹑。武官一品、二品绘狮子,三品绘虎,四品绘豹,五品绘熊,六品、七品绘彪,八品绘犀牛,九品绘海马。衣服上绣有“禽”与“兽”是做官的标志,是令人羡慕的。“衣冠禽兽”一语也就是赞语了。
到了明朝中晚期,宦官专权,政治腐败。文官武将欺压百姓无恶不作,声名狼藉,老百姓视其为匪盗瘟神,于是,“衣冠禽兽”一语开始有了贬义,如明朝陈汝元《金莲记·构衅》:“人人骂我做衣冠禽兽,个个识我是文物穿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