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很多父母通过惩罚的方式来纠正孩子的错误。
假如说父母是君王,孩子是臣民,君王通过惩罚的方式让臣民屈服,君王和臣民的关系不对等。可是,在家庭中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是平等的,那么父母对孩子的惩罚就演变为父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并且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来行事。
要知道,惩罚可能会换来孩子短暂的服从,但是没有哪种惩罚可以让孩子从内心顺从父母的意志。父母需要认识到:现在的孩子宁愿受到惩罚,也要坚决维护自己的权利。因此,在家庭教育中,惩罚是错误的教育方式,不过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应对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这比惩罚所带来的效果要好很多。
1、从不良行为转化为合作
例:你在厨房正忙着做饭,但是孩子一直在你身边搞破坏。这时候,你可以让孩子帮忙做一些事情,比如帮忙拿蔬菜、做饭的工具等。这比简单粗暴的训斥孩子走开要好很多。
孩子的不良行为背后,往往有原因和目的,但并不是每一次父母都可以正确解读。因此,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父母要想办法转移孩子的行为,从不良行为转化为合作的模式。这样做不仅可以消除孩子的不良行为,更增强了孩子的自我价值感。
2、让孩子体验行为的自然结果
举例:父母给孩子定了早上的闹钟,但是孩子就是不起床。我相信很多父母从此开始叫孩子起床,成了孩子的闹钟。其实,父母不用去叫孩子起床,而是让要让孩子体验迟到的自然结果。当孩子经历了几次迟到之后,往往会自己去改正。
让孩子体验自然结果,父母的作用很关键:
A. 父母要收起对孩子的同情心,不要让自己掉进感情的陷阱
B. 在孩子的不良行为中,父母不需要干涉,而是让孩子去体验
C. 父母要区分自然结果和惩罚的区别
举例:孩子在餐桌上打闹,不好好吃饭。
自然结果:父母可以让孩子离开餐桌。
惩罚:不吃饭的话,晚上不可以看电视。
自然结果是孩子的不良行为自然而然导致的结果,无需外界的干涉。当然,对于孩子的危险行为要加以制止,安全第一。
3、引导孩子对不良行为进行弥补
举例:当孩子在家中玩耍时,把地板和桌子弄得很脏,或者打破了某件东西。惩罚只会让孩子内心更加的反抗,比较合理的方式是通过问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去引导孩子在力所能力的范围内去清理杂乱的现场。
让孩子对不良行为进行弥补,是为了建立责任感。孩子可以从自己的错误行为中找到改正和学习的机会,这是惩罚不能达到的效果。孩子在弥补自己的错误中,不仅没有逃避自己的错误行为,更把错误的行为转化成了有益的行为。
4、给出孩子选择
举例:父母带孩子逛市,孩子一直哭闹,或者把货架上的东西扔到地上。这时候父母可以给出孩子两个选择:立刻和父母离开市或者不再哭闹。在公共场合,孩子的不良行为往往让父母很尴尬。
孩子出现很多不良行为时,父母给出几个选择让孩子来决定,以此来中断孩子的不良行为。但是父母给予的选择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并且以不损害其他人的利益为前提。如果孩子拒绝各种选择,并且继续自己的不良行为,这时候父母要果断的把孩子抱起来放在卧室,并且保持和善坚定的态度来陪伴孩子。
或许有些父母感觉很难做到,其实这里面较关键的是父母的情绪控制。当父母惩罚孩子的时候,往往情绪方面会有波动。面对孩子的各种行为,父母要保持稳定的情绪,然后思考如何应对,在不断的实践中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
当父母选择科学的教育方式来应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时,刚开始往往不起效果,但是坚持下去,总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父母没有权利去惩罚一个和自己同等地位的孩子,但是有责任去引导自己的孩子。
父母没有权利强迫孩子需要接受自己的意愿,但是有义务不对孩子的过分要求而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