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鼓励孩子勇于尝试!那么如何鼓励孩子勇于尝试呢?要注意是什么呢?鼓励尝试,明确指出错误,严格对待故意行为。
鼓励尝试:
小孩天生有模仿的动力,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想要模仿家长做事,比如看见父母在洗衣服,两三岁的孩子就会学父母“洗衣服”。当然,他的实际能力并不能支撑他完成洗衣服任务,所以他只能是游戏式的“洗衣服”。但这个游戏式的洗衣服意义重大。
很多家长说自己孩子不愿意做家务,但他们永远记不得孩子小时候要争着做家务的时候,家长却是予以打击:你那么小搞什么搞,别在这里给我添乱,你好好给我读书就对了得起我的辛苦了。
这句话杀伤力大。
痛点一,幼儿第一次尝试做事,本身就是一种挑战挫折的勇气,(题外话,挫折教育就是个伪命题,幼儿本身就会经历太多的挫折)然而这个需要鼓励的时候家长却打击孩子,于是在幼儿潜意识里就会留下我做不好事儿的反射机制。此后遇到需要挑战的事或尝试的事,孩子的第一反应就是我不行,然后退缩,即使他能行,退缩心理依旧使得他胆战心惊。
痛点二,幼儿行为形成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一个孩子爱不爱劳动,就是这个时候形成的,如果你不让他做,过了这个敏感期,他就会形成不做家务的潜意识,一提做家务,不是心慌意乱就是脾气难以控制。
痛点三,你给我好好读书就对得起我,这句话典型的绑架思维,这种绑架思维的家长较容易培养出没有自己思想,随波逐流的人格。孩子读书是为了他自己,这种自发的学习动力是增加一个学生能在长期上取得学业的增加,然而你却歪曲了孩子的动力,待到孩子也归因为学习是为了家长的时候,学习就陷入了困境,为了别人而做的事,无论如何都不如自己的事上心。当然家长也是个不成熟的人。绑架孩子绝大部分出于不成熟离不开孩子。较典型的就是形成妈宝男妈宝女。其父母在潜意识里回去强化和孩子的联系,并争夺孩子的控制权,然而这种关系混乱是很常见的,较大的家庭反应就是夫妻不和,他们将夫妻关系处不好,于是借用控制孩子来达到自己的亲密关系需求。
痛点四,对得起我的辛苦。不知道有多少人,明明没有做太劳累的事,却总是莫名感觉到心累,在这里,我想说,你做的很好了,父母给了我我们生命,也给了我们起步的平台,无论这个平台是好还是不好,这都是父母能给的较好的,已经是他们的能力了,那些心累都来自于父母所谓对得起的心理压力。深入潜意识,于是你也不知道为什么就会感觉到心累。
仅以这一句较具代表的语言进行分析。希望父母们引以重视,也希望痛苦中的人们能准确认识和感知自己究竟怎么了。
鼓励尝试是需要的,它是形成自信的基石,是恢复全能感的阶梯,是面对这个复杂世界较有力量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