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西安八校2020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和参考答案!
高中 来源:网络 编辑:小新 2020-01-17 17:20:55

  陕西省很多学校的期末考试都已经结束了,在竞争压力大的高三,同学们要在考试之后稳定情绪,无论考试成绩如何,同学们都要正确的对待,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以便同学们以更好的姿态迎接下一场考试。西安八校联考的考试试题和参考答案已经公布了,参加了考试的同学们需要注意了,可以在本篇文章中查看较新的考试资料,相信会对同学们有所帮助。陕西西安八校2020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和参考答案!云南秦学教育一对一辅导老师会给同学们分享详细的考试资料,同学们要努力加油哦!争取在高考时能够拿一个好的成绩!
陕西西安八校2020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和参考答案!

  图片来源:摄图网

  陕西西安八校2020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节日的意义,可以从文化、民俗学、经济等角度阐发,也可以放进文学世界理解。传统节日不仅能保存民族历史记忆,传承民族文化,凝聚民族情感,增强民族认同,还能促进社会文化再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

  从文学的角度观照传统节日,并不牵强。传统节日在传承过程中,一些原初的价值与功能或有所丢失,或发生变异,节日仪式中的功利作用悄悄向审美作用转移,端午节就是例子。端午又称“重午”,阳气盛极,阴气初生。为避邪气,用置菖艾、戴香包等方式防五毒、送瘟神。延习既久,这些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具备了功利和美感的双重作用。可见,在审美需求的层面,传统节日与文学有相通之处,因为节日带有娱乐性,能给人带来精神的愉悦。

  文学的功用,并不仅仅给人带来心灵的愉悦。文学也经由审美活动,引发人们思考人的本原,即人从何而来、人之为人的意义和生命的终极价值。清明扫墓祭拜,是追念先人与逝者,祈求保佑的虔诚表达;中元节送河灯,活着的人希望那些无所归依的魂灵也应被善待。这些在固定时间里反复进行的活动,跟文学里对生者与死者、此岸与彼岸关系的思考,如出一辙。有些节日,由人类对自然的崇拜演化为人类对生活愿望的象征性表达,比如七夕节。七夕节由“天河”两岸的牛郎织女星座而来,反映了人类对天象的崇拜。根据这整天象,产生了牛郎织女鹊桥会的凄美爱情故事。这个节日的诞生,可以说与文学生产同时进行。

  传统节日得以保存并成为中国人精神里不可剔除的部分,也依赖文学创造的艺术形象和语言篇章。从古代开始,对传统节日的吟咏,产生了大量的诗词歌赋。说到春节就会想起王安石的《元日》,说到清明就会吟诵杜牧的《清明》……传统节日由民俗风习向审美对象转化,文学起了主要作用。

  成体系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标识。人类文明的进步,由科学不断地对原始思维构造的世界形象“去魅”,造成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关系的紧张,更重要的是对自然的科学认知使人类的精神世界失去不少光彩。试想,只有陨石坑的月球,比起有嫦娥、玉兔和树的月宫,是多么无趣。因此,保留传统节日以及相关的神话和文学形象,对于工业化时代的人们来说是弥足珍贵的“复魅”,它将使日益单面化的人在精神世界里丰富起来。在这个意义上,传统节日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是对全人类的一种文化贡献。而文学有责任在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中不断地再生产。

  (摘编自《传统节日的文学理解》)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节日能保存民族记忆、增强民族认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可从文化、民俗学、文学等方面理解和阐发其意义。

  B.因为传统节日带有娱乐性,能给人带来精神愉悦,所以传统节日与文学在审美层面是相通的。

  C.清明节扫墓、中元节送灯活动,与其他传统节日里对生者与死者、此岸与彼岸关系的思考是相似的。

  D.成体系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节日是对全人类的文化贡献,文学有责任在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中不断地再生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端午节为例,论述了传统节日原初价值与功能慢慢转移,逐渐具备了功利和美感的双重作用。

  B.文章将清明节、中元节与七夕节进行类比,说明了七夕这类节日的诞生与文学生产是同时进行的。

  C.文章列举了王安石和杜牧的诗歌,旨在说明文学在传统节日由民俗风习向审美对象转化过程中起了主要作用。

  D.文章运用了对比论证,揭示了传统节日中的“去魅”与“复魅”、无趣与有趣、科学与文学的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学不仅给人带来心灵愉悦,也直接引发人们对人之起源、意义、价值等问题的思考。

  B.传统节日得以保存,成为中国人不可或缺的精神,从根本上来说是文学艺术的功劳。

  C.文章论证了传统节日的意义和嬗变,同时在工业化背景下,作者表现出了深深的焦虑。

  D.文章论证了文学和传统节日的关系,肯定了文学在传统节日的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4年11月,中国在乌镇举行规模较大、层次较高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这一盛会吸引了全球目光。“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名字就很“响亮”。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20年来,由中国倡导并举办世界互联网盛会,还是第一次,彰显了互联网大国的自信。参加这次盛会的嘉宾可谓“明星云集”。作为分析全球互联网行业趋势动向,梳理全球互联网阶段性发展成果,共商互联网业发展前景的高端会议,此次大会第一次汇集了来自全世界近100个和地区1000多名网络界领军人物共商发展大计。此次大会设置了8大板块、13个分论坛,涵盖网络空间各领域的重大问题、关键问题。在分论坛议题的设置中,不仅第一次全景展示中国互联网发展理念和成果、全方位展示中国网络企业的发展成就,而且就世界性的互联网热点议题进行头脑风暴。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4年11月18日)

  材料二:

  乌镇与世界互联网大会结缘,古老历史与未来技术的牵手,赋予“万物智能互联”丰富内涵——站在屏幕前,便可通过人工智能为自己量身一幅有世界名画特色的艺术照;走上传送带,就能跟随交互设计穿越到5000年前的良渚古城;听机械臂灵巧拔动“手指”演奏《茉莉花》,化身航天员登陆“月球”……今年也是中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25周年。较新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显示,截至2019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为8.54亿人;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31.3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4.8%。然而迈向“万物智能互联”,有喜亦有忧。互联网领域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问题日益凸显,世界范围内侵害个人隐私、侵犯知识产权、网络犯罪等时有发生,网络监听、网络攻击、网络恐怖主义活动等成为全球公害。中国始终发挥着负责任网络大国的作用,努力做网络空间发展的贡献者、网络空间开放的推动者、网络空间安全的捍卫者、国际网络空间治理的建设者。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9年10月23日)

  材料三:

  今年是互联网发展五十周年,截至目前中国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这个历史和未来的交汇点,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有望成为全球互联网再出发的新起点。

  全球互联网极大激发了社会传播能力,但是这个由发达主导的全球格局充满着悖论。一方面,互联网的跨界发展嵌入在传统、现代、后现代相混杂的整体政治经济格局中,延续着不均衡、不对等、不具代表性的全球秩序。另一方面,发达主导的霸权话语却推崇同一性的发展与治理模式,漠视全球各地差异化的历史文化与发展诉求,其结果是该话语体系与现实层面的断裂,既无法反映也无法解决全球范围内日益尖锐的危机和抗争。互联网发展正进入下半场,技术发展需要追求更具代表性的道义标准。只有克服遏制论、威胁论等零和思维和霸权模式,互联网才能成为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催化剂。

  (摘编自洪宇《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光明网》2019年10月25日)

  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A.从“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名字来看,这个名字就很“响亮”,吸引了全球目光,这充分彰显了我国作为互联网大国的自信。

  B.从参会的规模来看,首届互联网大会为分析全球互联网行业趋势动向和梳理全球互联网阶段性发展成果搭建了共享平台。

  C.从大会涵盖的内容来看,这次盛会不仅全景展示了中国互联网和中国网络企业发展状况,而且对世界互联网热议问题产生重要意义。

  D.全方位展示了第-次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主要情况,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我国首次举办这一世界性盛会的自豪感。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二用形象的描写和翔实的数据,阐述了“万物智能互联”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也表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B.材料三用客观审慎的态度分析了由发达主导的全球格局已经无法解决全球互联网背景下的全球范围内的问题。

  C.截至2019年,我国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充分彰显了我国作为互联网大国和强国的责任和担当。

  D.综合三则材料来看,以世界互联网大会为主线将材料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并辩证地分析了全球互联网发展中的喜与忧。

  6.从哪些方面加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孔述睿,越州人。曾祖昌宇,膳部郎中。祖舜,监察御史。父齐参,宝鼎令。述睿少与兄克符、弟克让,皆事亲以孝闻。既孤,俱隐于嵩山。述睿好学不倦,大历中,转运使刘晏累表荐述睿有颜、闵之行,游、夏之学。代宗以太常寺协律郎征之。转国子博士,历迁尚书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述睿每加恩命,暂至朝廷谢恩,旬日即辞疾,却归旧隐。德宗践祚,以谏议大夫银章朱绶,命陕西尹赵惠伯赍诏书、玄纁束帛,就嵩山以礼征聘。述睿既至,召对于别殿,特赐第宅,给以厩马,兼为皇太子侍读。旬日后累表固辞,依前乞还旧山。诏报之曰:“卿怀伊挚匡时之道,有广成嘉遁之风。养素丘园,屡辞命秩。朕以峒山问道,渭水求师,亦何必务执劳谦,固求退让!无违朕旨,且启乃心。”述睿既恳辞不获,方就职。久之,改秘书少监,兼右庶子,再加史馆修撰。述睿精于地理,在馆乃重修《地理志》,时称详究。而又性谦和退让,与物无竞,每亲朋集会,尝恂恂然似不能言者,人皆敬之。时令狐峘亦充修撰,与述睿同职。峘多以细碎之事侵述睿,竟不与争,时人称为长者。贞元四年,命赍诏并御馔、衣服数百袭,往平凉盟会处祭陷殁将士骸骨,以述睿性精悫故也。九年,以疾上表,请罢官。诏不许报之曰朕以卿德重朝端行敦风俗不言之教所赖攸深未依来请想宜悉也。述睿再三上表,方获允许,乃以太子宾客赐紫金鱼袋致仕,放还乡里。仍赐帛五十匹,衣一袭。故事,致仕还乡者皆不给公乘,德宗优宠儒者,特命给而遣之。贞元十六年九月卒,年七十一。赠工部尚书。

  (节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九十二》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诏不许报之/曰/朕以卿德重朝端/行敦风俗/不言之教/所赖攸深/未依来请/想宜悉也

  B.诏不许/报之曰/朕以卿德重朝端/行敦风俗/不言之教所赖/攸深未依/来请想宜悉也

  C.诏不许/报之曰/朕以卿德重朝端/行敦风俗/不言之教/所赖攸深未依来请/想宜悉也

  D.诏不许报之/曰/朕以卿德重朝端/行敦风俗/不言之教所赖/攸深未依/来请想宜悉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曾祖,“九族”之一,指父亲的祖父。“九族”按顺序一般指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已身子孙、曾孙、玄孙。

  B.践祚,即“践阼”,意指走上东阶而成为主位或主祭,后多用于帝王登基、寿诞册封等活动,也做“践胙”。

  C.庶子,官名,与“妾生之子”意思不同,原本为掌诸侯卿大夫的庶子教育事务,后为太子官属。

  D.鱼袋,唐宋时官员佩戴之物,常与官服共同体现官阶等级。文中“紫金鱼袋”则表示官员“着紫衣袍,佩金鱼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述睿孝顺好学。他少时与兄弟共同以孝顺闻名,又好学不倦,人以为其有先贤之风,多次上表分享。

  B.孔述睿喜好隐居。他曾隐居嵩山,代宗时虽屡授官职,但每受皇命,就先谢恩朝延,一月后就称病告辞,重归山林。

  C.孔述睿颇受重视。皇帝曾命人携带诏书与束帛赴山中邀请他做官,并赐子宅第、马匹,以诚心挽留他做官。

  D.孔述睿性格谦和。他与人交接淡静,每次亲朋好友欢聚,总是温顺恭谨的样子,似不善言谈。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峘多以细碎之事侵述睿,述睿竟不与争,时人称为长者。

  (2)故事,致仕还乡者皆不给公乘,德宗优宠儒者,特命给而遣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清词,完成14~15题。

  菩萨蛮

  纳兰性德

  春云吹散湘帘雨,絮黏蝴蝶飞还住。人在玉楼中,楼高四面风。

  柳烟丝一把,瞑色笼鸳瓦。休近小阑干,夕阳无限山。

  【注】湘帘:用湘妃竹编制的帘子。鸳瓦:即鸳鸯瓦,上刻有鸳鸯,故称。唐白居易《长恨歌》:“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本词开头写春日傍晚,雨收云散,飞絮粘在蝴蝶的翅膀上,使它欲飞还住,渲染出幽婉凄迷的氛围。

  B.“人在”两句,写主人公独立高楼之上,感受到从四面八方吹来的和煦春风,写出登楼赏春的雅兴。

  C.“柳烟”两句,进一步写出杨柳青青,如烟似雾,暮色冥冥,烟笼鸳瓦,都如愁绪笼罩在楼中人心头。

  D.这首词写景细腻生动,抒情含蓄委婉,末句以景语作结,不直接道破,给读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

  15.这首词结尾为什么要说“休近小阑干”?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关雎》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动作细节描写极为传神地表达了恋人的相思之苦。

  (2)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心浮气躁的坏处。

  (3)李白在《蜀道难》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五壮士开山的神话,点染了神奇色彩,写出了蜀道历不可逾越的险阻。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小题。

  《考工记》所表现的虚实结合的思想,是中国艺术的一个特点。中国画很重视空白。如马远就因常常只画一个角落而得名“马一角”之名,常常大量留白,却并不感到空。空白处________有意味。中国书家也讲究布白,要求“计白当黑”。中国戏曲舞台上也利用虚空,如“刁窗”,不用真窗,________用手势配合音乐的节奏来表演,既真实又优美。中国园林建筑更是注重布置空间、处理空间。这些都说明,以虚带实,以实带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这是中国美学思想中的问题。这可以分成两派来讲。一派是孔孟、一派是老庄。老庄认为虚比真实更真实,是一切真实的原因,________没有虚空存在,万物就不能生长,就没有生命的活跃。儒家思想则从实出发,如孔子讲“文质彬彬”,一方面内部结构好,一方面外部表现好。孟子也说“充实之谓美”。( )“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圣而不可知之,就是虚:只能体会,只能欣赏,不能解说,不能摹仿,谓之神。________,孟子与老庄并不矛盾。他们都认为宇宙是虚和实的结合,也就是易经上的一阴一阳一结合。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更 却 如果 相反 B.更 而 倘若 所以

  C.也 只 倘若 所以 D.也 而 如果 相反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较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但是孔孟也并不停留于实,而是要从实到虚,发展到神妙的意境:

  B.但是孔孟也并不停留于虚,而是要从虚到实,发展到神妙的意境:

  C.然而孔孟的伟大在于他们并没有割裂虚实,他们结合了老庄的思想:

  D.然而孔孟的伟大在于他们并没有厚此薄彼,他们给虚实平等的地位: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较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如马远就因常常只画一个角落而得名“马一角”之名,他的画常常大量留白,却并不让人感到空。

  B.如马远就因常常只画一个角落而得名“马一角”之名,常常大量留白,却并不让人感到空。

  C.如马远就因常常只画一个角落而得名“马一角”,他的画常常大量留白,却并不让人感到空。

  D.如马远就因常常只画一个角落而得名“马一角”,他的画常常大量留白,并不感到空。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过8个字。(6分)

  日晷由晷盘、晷针组成。带有刻度和文字的圆盘,称为晷盘。以晷盘中心为基点,均匀的分出刻度,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这“十二地支”来表示 ,一个时辰相当于今天的两小时。穿过晷盘中心,与晷盘保持垂直角度的铜针,称为晷针。晷针与地轴平行,起着“立竿”的作用,而当太阳光照到晷针上时,会在晷盘表面上“ ”,根据针影位置所在的晷度,就能知道现在是什么时辰。日晷计时简单可靠,却存在连个缺陷:一是日晷依赖阳光, ,日晷就失去了计时作用;二是春分和秋分时节,太阳运行轨道与赤道和晷盘平行,日晷上没有影子,也就无法标示时间。

  21.根据语言环境,根据要求修改并转述下而书面材料的内容。(5分)

  书面材料:李吉林,省南通市人,中共党员。系我国儿童教育巨擘,尤以情境教育见长。从教六十余载,李吉林先后出版《情境教育的诗篇》《为儿童的学习》及《情境教育三部曲》(该书被世界出版公司斯普林格购买英文版权)。

  要求:内容适当。表达得体。符合口语特点。不得缺漏、篡改原文信息。

  语境转述:王老师较近很推崇情境教育,他向好朋友李老师介绍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时代楷模”黄文秀2016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自愿回到家乡——百色革命老区工作,主动请缨到贫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她立下脱贫攻坚任务“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铿锵誓言。她始终把群众的安危冷暖装在心间,推动实施百坭村村屯亮化、道路硬化和蓄水池修建等工程项目,带领群众发展多种产业,为村民脱贫致富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汗水。2019年6月17日凌晨,黄文秀同志在突发山洪中不幸過难,献出了年仅30岁的宝贵生命。

  黄文秀遇难后,她的事迹在广大青年学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你班拟召开“向时代楷模致敬”的主题班会,你作为主题发言人之一,请你写一篇主题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西安地区“八校”2020届高三年级联考·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考点说明】本题以内容分析与概括考查逻辑思维(C)【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C项张冠李戴。根据原文第三段内容:“这些在固定时间里反复进行的活动,跟文学里对生者与死者、此岸与彼岸关系的思考,如出一辙。”不是与“其他传统节日”相比,而是和“文学”相比。

  2.【考点说明】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论证方法或论据与论点关系的认知与分析能力。(C)【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类比论证的侧重点是寻求两个同质同类的事物之间的共通性或相似点,对比则强调两个(可同类,也可不同类)事物之间差异性。根据第3段的内容,中秋节与清明节、中元节,不是类比关系,而是对比的关系。

  3.【考点说明】本题考查把握作者观点态度及依据文本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C)【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A.不合逻辑,文学并不能直接引发人对生命本原的思考,而是要经由审美活动;B.奇大其词,“从根本上”于文无据,应该是起了重要作用或主要作用;C.张冠李戴,原文第2段论述了传统节日的意义和嬗变,但并未表示“忧虑”或“焦虑”之情,原文第5段分析了科学不断地对神话传说等原始思维构造的世界形象的“去魅”,乃至造成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关系的紧张,特别是人类对自然的科学认知使人类的精神世界失去不少光彩,对此作者有的担忧,但也不至于“深深焦虑”。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4.【考点说明】考查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C)【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内部层次结构要理清楚,对文本所表达的意思要能准确理解。A.曲解文意或推断错误。“这个名字就很‘响亮’,吸引了全球目光”,不是“彰显我国作为互联网大国的自信”的依据,依据是“中国接人国际互联网20年来”,由中国第一次倡导并举办世界互联网盛会。

  5.【考点说明】此题考查信息筛选与整合的能力,兼考逻辑推断能力(C)【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C.有两个错误:一是夸大其词,根据材料二“中国始终发挥着负责任网络大国的作用”一句可知,“网络强国”于文无据;二是错把“并列关系”当作“因果关系”,“截止……大会”是从材料三第一句得出的,意在说明中国正在推动互联网新格局的建设,而此项后半句“彰显……责任和担当”是从材料二概括出来的,意在说明中国针对互联网,领域相关问题,尤其是“世界范围内侵害个人隐私、侵犯知识产权、网络犯罪、网络监听、网络攻击、网络恐怖主义活动”等互联网全球公害,始终发挥着负责任网络大国的作用。两者之间,是分列陈述关系,而不是证明与被证明关系。

  6.【考点说明】考查把握作者观点态度,概括文本要点的能力。(D)

  【参考答案】保障互联网安全,消除网络公害,促进互联网领域均衡发展;要在全球范围内克服遏制论、威胁论等零和思维和霸权模式;中国要继续发挥负责任网络大国的作用,在网络空间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推动互联网格局的重构,健全互联网合理秩序,使技术进步与更具代表性的道义标准相匹配。

  【答案解析】这是一道主观试题,答题时一方面要注意抓准题干中的关键词语,如“哪些”“简要”等,做到要点完整、简洁明了;另一方面要注意对材料二和材料三中有关解决全球互联网发展问题的文字仔细阅读,然后进行信息整合,分条概括。(以上四点答对三点即可,每答对一点给2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7.【考点说明】综合分析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分析人物性格及主题思想。(C)【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被封建迷信思想毒害的可悲的旧式女子形象”有误,翠姨自幼丧父,寄人篱下,心里脆弱、敏感而多愁善感。

  8.【考点说明】分析环境描写中的细节,由此鉴赏小说独具魅力的语言特点。(BCE)【参考答案】“郊原上的草,是需要转折了好几个弯儿才能钻出地面的,草儿头上还顶着那胀破了种粒的壳,发出一寸多高的芽子”,动词运用鲜活生动,富有童趣。(2分)“蒲公英发芽了,羊咩咩的叫,乌鸦绕着杨树林子飞,天气整天暖似整天,日子一寸一寸的都有意思”,富有意蕴,句式整齐,音律和谐,亲切自然,有诗的意境和语言韵味。(2分)“河冰发了,冰块顶着冰块,苦闷的又奔放的向下流”,拟人修辞,生动形象,蕴涵情愫。(2分)“小城里被杨花给装满了,在榆树还没变黄之前,大街小巷到处飞着,像纷纷落下的雪块……”,比喻贴切又新奇,以景衬情,情景相融。(2分)

  【答案解析】按题干要求找到相关景物描写细节,再赏析语言。(以上四点,或其他合理的答案,每答对1点给2分,得满6分为止。)

  9.【考点说明】分析鉴赏和评价作品的体裁特征和叙述手法。(D)

  【参考答案】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真实可信。(2分)聚焦“买鞋”这样的生活琐事,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小说具有明显散文化特点。(2分)景物描写与故事相结合,形成独特的具有诗意的审美倾向。(2分)

  【答案解析】问叙述特点,可以从叙述视角(或叙述人称)、主要情节、叙述特点几个角度思考,每简析一个叙述特点就对应分析这个特点的表达效果。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考点说明】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能力层级(B)【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此题需理解“不许”为“不允许",“报”为“回复”;“所赖攸深”为“依赖长久”,不能拆开;“未依来请”为“不能依顺你的上表之请”,不能拆开。

  11.【考点说明】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能力层级(B)【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多用于帝王登基、寿诞、册封等活动”错,应用于“帝王即位”。

  12.【考点说明】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C)【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一月后就称病告辞”错,“旬日”为“十天”。

  13.【考点说明】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B)

  【参考答案】(1)令狐峘常用细碎小事去侵扰孔述睿,孔述睿始终不与令狐峘争斗,当时人们称孔述睿为德高望重的人。

  (2)按照旧例,退休还家的人都不赐了公车,德宗优待宠遇儒生,特地命令给了公车并且送他回家。

  【答案解析】(1)(关键词“侵”“竟”“与争”“长者”各1分,句子大意1分)(2)(关键词“故事”“公乘”“优宠”“给而遣”各1分,句子大意1分)

  【译文】

  孔述睿,是越州人。曾祖孔昌宇,为膳部郎中。祖父孔舜,为监察御史。父亲孔齐参,宝鼎县令。孔述睿年少时与兄长孔克符、弟弟孔克让,都因为侍奉父母孝顺而闻名。父母去世后,都隐居在嵩山。孔述睿好学不知疲倦,大历年间,转运使刘晏多次上表分享孔述睿有颜回、闵子骞的品行,有子游、子夏的才学。代宗以太常寺协律郎这个官职征召他,后转任国子博士,多次升迁至尚书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孔述睿每次受到皇恩之命,就暂且到朝廷谢恩,十天后就因病推托,退回到旧日归隐的地方。

  德宗即位,以谏议大夫加银章朱绶的官职,命令陕西尹赵惠伯带着诏书、玄纁束帛,到嵩山以礼征聘。孔述睿到了京城后,德宗在正殿以外的殿堂召见并要求他回答问题,特别赐予他宅第、厩马,兼任皇太子侍读。十天后孔述睿多次上表坚决辞谢,依照前例乞求返回旧日山林。皇帝下诏回复他说:“您怀有伊挚匡时济世的学问,有广成子合乎正道的隐者风骨。在山丘园林中修养保持本性,多次辞掉官职。我就像崆峒山问道、渭水求师一样,您又何必要保持着勤恳谦虚的态度,坚决地要求辞让官职呢!希望您不要违背我的旨意,姑且打开您的心吧。”孔述睿诚恳推辞却未能获准,才去任职。过了很长时间,改任秘书少监,兼任右庶子,再加授史馆修撰。孔述睿精通地理,在史馆时就重修《地理志》,当时人称赞内容详细考究。同时孔述睿又性情谦和退让,与世人无争,每次亲朋聚会,总是温顺恭谨的样子好像不能言谈,人们都尊敬他。当时令狐峘也充任修撰,与孔述睿同职位。令狐峘常用细碎小事去侵扰孔述睿,孔述睿始终不与令狐峘争斗,当时人们称孔述睿为德高望重的人。

  贞元四年,皇帝命令他带着诏书和御馔、衣服数百套,前往平凉盟会处祭祀战死埋没的将士尸骨,这是因为孔述睿性情谨慎真诚的缘故。贞元九年,因病上表,请求罢官。诏命不准许,回复他说:“我认为您的德行使朝廷敬重,品行使风俗淳厚。这样不用言语的教导,还需长久地依赖您。我不能依从您回去的请求,料想您应该都能理解吧。”

  孔述睿再三上表,才获得允许,于是以太子宾客赐紫金鱼袋的身份退休致仕,放还乡里。还赐帛五十匹,衣服一套。按照旧例,退休还家的人都不赐予公车,德宗优待宠遇儒生,特地命令给予公车并且送他回家。贞元十六年九月卒,年七十一。赠工部尚书。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考点说明】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D)【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感受到从四面八方吹来的和煦春风,写出词人登楼赏春的雅兴”错。雨收云散之后的春风,应该是料峭凉风,而不是和煦的春风;此处写主人公在华美的高楼上,感受到清冷的寒风,流露出主人公心中隐隐的凄迷伤感,而不是赏春的雅兴。

  15.【考点说明】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D)

  【参考答案】“休近小阑干”,是因为凭栏远望看到夕阳下绵延不尽的远山,会引起怀念远人的愁思,而思念的人更在远山之外,望也望不到,只能引起内心的尤尽伤悲罢了。(3分)上文写人在玉楼、双飞蝴蝶、陌头杨柳楼上鸳瓦,已是思念深重,此时若再近小阑干,则愁上更愁,悲上愈悲了,因此更需“休近小阑干”。(3分)

  【答案解析】此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需要认真分析意象,联系上下文。“伤春悲秋”作为中国古代文人一种特有的情结,长久寄居于各种诗词歌赋中,文人总多愁善感,大自然里的万物都有可能激起万千思绪。本词前文已借春雨玉楼、双飞蝴蝶、陌头杨柳、楼上鸳瓦等意象,寄寓了主人公怀人之愁,因此,此时若再近小阑干,则望远山、恨夕阳,愁上愈愁,颇见闺怨。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考点说明】理解性背诵(A)

  【参考答案】(1)优哉悠哉,辗转反侧(1)蟹六跪而二鳌,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3)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考点说明】本题以选关联词填空式选择题考查语意连贯。(B)【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根据首句意思可知,第一空应该是递进关系,故应填“更”,据此排除CD两项;第二空处表现中国舞台的出人意料之处,用轻微的转折“而”更恰当;第三空表示假设关系,“如果”和“倘若”都可以;但第四空只能选择表示推断性因果关系的“所以”。因此,答案只能是B项。

  18.【考点说明】考查语段中子衔接,以逻辑思维和推断能力为侧重点。(C)【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根据后文引用部分可知,孔孟的思想从实到虚,衍生出神圣。B项,从虚到实,不符合文意;C项语意跳跃到文段的较后一部分,且不符合史实;D项曲解文意,儒家从实出发,是一条推理链条,虚与实并不存在“平等”的问题。

  19.【考点说明】考查语境中病句修改及辨认。(B)【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原句有三处错误:“得名”和“之名”语意重复;“大量留白……”的主语应该是“他的画”,中途易辙;“并不感到空”,主客问题,改为使动语意更加清楚,综合以上,答案应为C。

  20.【考点说明】本题以段内填空形式考查语段中准确连贯、简明,同时考查文化常识、成语以及标点符号对语境的规定。(E)

  【参考答案】十二个时辰见影如果在夜晚或者阴雨天

  21.【考点说明】考查在不同语境中语体色彩的转换。(E)

  【参考答案】李吉林,省南通市人,中共党员。是我国儿童教育的大师,在情境教育方面尤有专长。从教六十多年以来,先后出版《情境教育的诗篇》《为儿童的学习》及《情境教育三部曲》等多部情境教育专著,其中《情境教育三部曲》被世界出版公司斯普林格购买英文版权。

  【答案解析】“系”改为“是”;“巨擘”改为“大师或者”;“尤以……见长”改为“在……方面尤有专长”一类句子;“从教六十余载”改为“教书六十多年来”;括号中的内容需要转换到句中表述。(每点1分)

  四、写作(60分)

  22.【考点说明】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形象表达。合体、扣题、流畅、准确、鲜明生动。(E)

  【参考答案】略,按照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作文评分标准评分。

  【答案解析】考生应准确审题,完成题目要求。命题材料意旨有:一是引导学生关注时代,把握全民建设小康社会,扶贫的时代脉搏;二是让学生明白每一个时代楷模就是一面鲜艳的旗帜,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崇高的事业需要崇高的追求;三是倡导学生大力弘扬先进模范人物的崇高精神,关注时代楷模的引领作用,为培育文明社会道德风尚贡献力量。因此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立意:青年一代应积极培养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崇高品质;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指导,大力弘扬先进模范人物的崇高精神;每个时代都需要榜样的引导;青年人应培养扎根基层、回报家乡的家园情怀;生命的长度与宽度;等等。

  语文试题和答案解析已经给同学们分享了,更多的考试资料,同学们可以在云南秦学教育网查看哦!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参考
上一篇:高一生选政史生有什么优缺点呢?伊顿教育补习效果如何? 下一篇:陕西西安中学2020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和参考答案分享!
预约领取试听课
我们为您准备了
  • 学业水平系统测评
  • 个性化针对教学计划
  • 线下逆袭试听课
  • 系列学科学习资料
确认预约
热门活动
补习学校
补习学校
考前冲刺
考前冲刺
艺考冲刺  不一样的艺考培训
艺考冲刺 不一样的艺考培训
个性化一对一  小班课辅导
个性化一对一 小班课辅导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 暂无内容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