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末时期的一场农民起义运动,那么关于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经过及失败原因是什么呢?高三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关注一下,下面伊顿教育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知识,有需要的学生注意收藏学习一下,一起来看看吧!
一、兴起原因
在中国,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社会较突出的问题,至今也是,历朝历代都有农民起义。可以说农民起义一个共同的原因那就是“官逼民反”。农民起来造反,肯定跟社会环境有着莫大的关系,那么太平天国运动到底酝酿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环境里面呢?
说起太平天国,它的发生跟鸦片战争有着莫大关系。
鸦片战后,中国没能制止鸦片走私反而使得鸦片自私更加猖獗。结果之一,便是白银大量外流,造成银贵钱贱。加上清政府为了解决当时的财政危机征收各种苛捐杂税,造成人民纳税的负担加重,而且时有官员盘剥,人民更加穷困,加上各种不平等条约中巨额赔款的规定,人民困苦不堪。
通商不断的冲击着中国的自然经济,机器大生产生产出来的商品流入市场,导致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手工业趋于破产。天灾不断,1846—1850年,两广地区爆发了持续性自然灾害,水、旱、虫灾不断,老百姓陷入饥饿和死亡的困境,度日更为艰难。这的矛盾加起来,造成中国社会矛盾的激化。这是背景。
所以,正是资本主义的侵略和清政府的腐败造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主观上,课本导言部分提到了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为贫苦的农民提供了思想上的寄托,所以它是主观上的原因。连年发生自然灾害,这是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直接原因。正是在这些条件下,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了。
二、运动经过
首先是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号召人民反抗。1851年初,洪秀全在金田村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然后,转战到武宣东乡,洪秀全在此正式称“天王”。接着太平军继续北上,攻占了永安城,在这里进行了整顿建制,分封王爵,分了五个王,东、西、南、北,形成了六人领导。
然后是攻占全州,冯云山去世,由桂入湘。接着进攻湖南省城长沙,萧朝贵战死。六人剩下四人。久攻长沙不下,撤围北上,进攻湖北,在1853年初攻克武汉三镇。顺江而下,3月攻克了城。遂改为天京,正式定都与清廷对峙。
在定都天京后,太平军又进行扩展和巩固,主要有两次行动,北伐(由林凤祥、李开芳领导),到达了天津,较终因为孤军深入、粮草不济而失败,北伐的同时,西征也在进行,西征军取得了较大的战果,太平军夺取了清朝的半壁江山。从此,军事上达致鼎盛。
#p#副标题#e#
三、《天朝田亩制度》
定都之后,太平天国开始进行一系列政权建设,其中较为重要的就是1853年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
内容主要有两点:一是土地的分配问题,二是产品的分配问题。在土地分配上,它所要达到的目的便是“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体现出一种理想主义。那么具体是怎么分配土地的,我们可以看出,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照人口,不论男妇”,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体现出一种的平均主义。
在产品分配上,《天朝田亩制度》所要达到的目的还是“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这是它的指导思想,也就是它的原则,那么在具体分配方式上,主要在第一句,其意思便是“每户留足口粮,其他的统归国库”。
那么,《天朝田亩制度》的目的是什么呢?
《天朝田亩制度》以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为中心,它涉及到经济、政治、军事、文教和社会改革等多方面的政策和措施。通过这一制度绘制了一幅新型理想社会的蓝图,太平天国的领导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可以简记为“四有二无”,这就是这项制度所要达到的目的。
一项制度好与坏,需要实践的检验,我们评价一项制度,需要仔细思考当时的历史环境以及实施的效果,评价类的题目,我们大体是可以分为几个步骤,首先,“是什么”,也就是它的地位是什么。其次,“怎么样”,指的是它的效果和作用。第三,“有什么不足”,也就是局限性。
《天朝田亩制度》所提出的平分土地的方案,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制。它反映了广大农民要求摆脱封建剥削、压迫,获得土地、追求平等平均的愿望。因而能在革命中调动农民反封建斗争的积极性,成为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也就是地位问题。
第二,它具有革命性,是“思想结晶”。从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到南宋钟相、杨幺提出‘等贵贱’、‘均贫富’,到明末李自成起义提出‘均田免粮’,再到太平天国运动的《天朝田亩制度》,我们不难看出《天朝田亩制度》显然是继承和发展了历代农民在反封建斗争中追求平等、平均和获得土地的思想。
另外,《天朝田亩制度》又是在太平天国建立了与清对峙的政权后,用政权发布的纲领性文件系统地阐述了这些思想的。因此它又显然高于历代农民反封建思想的水平。
第三,它所要建立的实际上是一个农民的平均主义的理想社会,脱离了实际,而且处在当时战乱的社会环境下,这样的理想,显然是实现不了的,所以,我们说它具有空想性,是小农意识的体现。
四、天国悲剧
1、天京变乱:
首先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东王杨秀清因为居功自傲,屡次与洪秀全为难,时不时以“天父下凡”为名对洪秀全指手划脚,洪秀全很是生气,授意韦昌辉除掉杨秀清,但是这个韦昌辉太狠了,竟杀了东王部属2万多人,这个引起太平天国内部强烈不满,石达开也指责韦昌辉滥杀无辜,洪秀全迫于压力,下令杀掉了韦昌辉。
于是,其他五王只剩下了石达开一人,但是洪秀全自此已经不再信任异姓王,所以便封他的两个哥哥为王牵制石达开,石达开不得已出走。天京内乱造成了“朝中无将,国中无人”的局面,究其原因,与被胜利冲昏头脑进取心减退以及内部矛盾尖锐有关,也与当时队伍成分复杂,组织性和革命性淡化等有关。
但是从根本上来说,还是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造成了悲剧的发生。为了重振国威,太平天国做了几方面的努力,首先是重新建立了领导,在政治上仍以以天王洪秀全为,但封他的族弟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在军事上,洪秀全提拔青年将领陈玉成和李秀成,分别封他们为英王和忠王,让他们指挥军事。
在1858年,陈玉成和李秀成合力打垮清军的江北大营,解除了天京背面的威胁。随后,他们又在三河镇全歼湘军的精锐部队,太平天国地方局势暂时稳定了下来。
2、《资政新篇》
天京变乱之后,在政治上较重要的建树还是干王洪仁玕颁布的治国新方案《资政新篇》。洪仁玕这个人在太平天国的领导人物里面,算是颇有学识的一位,他以自己所学和经历,在1859年颁布了《资政新篇》。
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政治方面,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有公众选举;第二,经济方面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第三,在文教方面,主要是开设新式学堂。
我们从内容可以看出,比《天朝田亩制度》有明显的进步,已经从当时的平均主义演变为注重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那么,我们对于《资政新篇》又有什么评价呢?首先,它是太平天国后期的治国纲领,其次,它有什么进步性呢?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第三,不足之处便是在于由于当时缺乏需要的条件,又处于战争的环境下,所以未能实行。
五、失败
在颁布《资政新篇》时,已经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后期,在军事上主要是以防御战为主。1860年,李秀成与陈玉成等又攻破清军江南大营,李秀成东征一直打到上海近郊。虽然取得了的战果,但是已经不可挽回的走上了溃败之路。1861-1862年,安庆之战失利,后陈玉成又被叛徒出卖而牺牲。到了1864年4月,洪秀全病逝。
太平军同湘军展开激烈的血战,死伤几尽。较终,天京陷落,历时14年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以天京沦陷而告终。
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新旧交替的时代,时代赋予它反侵略的新内容和新意义,也显示出农民起义的局限性。这是它的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