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下半期20世纪50年代-21世纪初的中国处于转型过渡期,总共经历了过渡时期(1949-1956)、探索、曲折(1956—1976)、新时期(1976-21世纪初),下面伊顿教育昆明一对一辅导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这三个阶段中国历史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情况,一起来看看吧!
时间、分期 |
20世纪下半期的世界(20世纪50年代-21世纪初) |
|||
现代的中国(1949-21世纪初) |
||||
过渡时期(1949-1956) |
探索、曲折(1956—1976) |
新时期(1976-21世纪初) |
||
中国历史 |
经济 |
1、经济:52年底国民经济顺利恢复;一五计划工矿业成就巨大,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并奠定初步基础。
2、社会生活:实行粮食、食用油等统购统销;人民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取缔丑恶现象,颁布《婚姻法》,社会风气根本改变。相继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公路交通发展迅速。《人民日报》等成为党的喉舌,《光明日报》等并存。 |
1、经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等“左”倾错误导致三年经济困难;但十年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成就仍然十分巨大。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中国与发达差距拉大;73、75年由于周恩来、邓小平的努力,经济形势稍有好转。 2、新中国电影业出现新特点,反映工农生活和革命题材的作品纷纷涌现;1958年中国电视业诞生。 |
1、经济:①1978年农村改革展开,主要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城市国企改革1984年展开,1992年后由政策调整进入制度创新阶段;②20多年的对外开放,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人民生活总体达小康。
2、社会生活:衣食住行变化翻天覆地:吃讲营养、穿讲时尚,住讲舒适;铁路、公路密集,民航世界大国;2000年固话、移动电话世界第二;报刊业恢复生机;电影走向辉煌的新时代,电视普及;20世纪90年代中国接入互联网之后,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势头方兴未艾。 |
政治 |
1、新中国建立意义重大;土改、抗美援朝巩固人民政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奠基;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2、确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独立自主姿态步入国际舞台,出席日内瓦、万隆会议。 |
1、二、三届人大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巩固1956年 “长期共存、相互 监督”方针使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新阶段。但文革动乱使社会主义民主发展遭到严重破坏2、70年代中美中日关系发展,外交工作取得重大冲刺。 |
1、民主法制:①平反冤假错案;人大加紧立法工作,逐步形成了宪法为包括民法、刑法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依法治国奠基。②完善人大制度和领导体制;强化、扩大基层民主;民主党派方针,完善政协制度;颁布《民族区域自治法》;“依法治国”入宪。 2、统一:港澳回归;两岸交流破冰。 3、外交:丰富发展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发起上海合作组织)。 |
|
文化 |
1、思想:建国后,毛泽东思想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理论。毛泽东在各时期的军事、政治、文化、外交、党建、统战等方面均有创见。其思想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科技:20年间中国科技成就突出,主要体现在导弹、原子弹、人造卫星、杂交水稻的培育等方面;3、文艺、教育:“双百”方针的提出和曲折;建国以来人民教育事业开基创业、曲折发展。 |
1、思想:邓小平理论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三个代表”: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2、科技:科技体制改革加强了经济和科技的联系,科技取得发展,电子计算机、载人航天等领域成就巨大。 3、文艺教育:落实“双百”方针,文艺界迎来万紫千红的春天。教育界贯彻“三个面向”方针和“科教兴国”战略,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西部教育、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