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届叶圣陶杯新作文大赛冬季决赛已经结束了,大赛的获奖名单及获奖作品也已经出来了,下面伊顿教育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本次大赛的特等奖的作品即丁有健的作品《多一度热爱》和获奖理由,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多一度热爱
丁有健(省盐城中学鹿鸣路校区高三)
萧伯纳曾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时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二是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周国平也说:“人生较幸福的事,一是对自己求而不得的东西不懈追求,二是得到后细细品味。”
乍一看,二者是完全不同的人生观。萧伯纳是悲观主义者,认为人的欲望永远无法得到满足,得到了,也无法懂得珍惜。周国平则认为人生贵在追求,即使追求到了,也可以像品茶一般回味。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二者的巨大的区别?
“是热爱。”
人生确如那位古希腊哲学家所言犹如一场奥林匹克赛会,有不同的人生态度。可我说,做一名激昂的参赛手则尤为精彩。多一度热爱,将其投入到我们的生活中,生活就会更加灿烂。
作为运动户外品牌北方陆地的创始人,汤姆·金较不缺少的,就是对冒险的热爱。尽管事业有成,尽管自己是七十二岁的高龄,汤姆·金依然选择了挑战挪威的死亡之湖。在横渡湖水的过程中,汤姆·金不慎落水,虽然立刻被发现并送往医院,汤姆·金还是死于体温过低。有人也许会认为他的行为很傻,为了探险,竟然搭上自己性命,值得吗?其实,人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度,而在于其密度。伟大的人与庸人之间较大的区别就是对自己所热爱事业的执着追求,只有有了这一度的热爱,人的内心就不会因为过度燥热而慌张无措。
多一度热爱,是参与的重要前提。参与者怎样才能真正领略到生活的精彩呢?
首先,一个重要事件的发生需要的时代背景与社会条件,社会条件中较重要的一环是热爱者的参与。虽然参与者在亲自经历之前也无法知晓自己的所做所为的后果,但由于参与者决定事件的发生,他们总能第一时间推动事件的发展或者代表社会新潮。
其次,便是参与者伴随其发展的代入感与责任感。一旦参与者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所热爱的事业中,尽管参与者需要做出量的牺牲,但他们奉献或挑战自我的内心已经受到了极大满足。同时参与者也会受到旁观者的激励与褒扬,这更激发了参与者积极的欲望,开阔了视野,获得常人无法理解的感受。
真正学会热爱的人,就会像孩子一样,重拾生命的天真。沈从文就是这样充满热爱的人。他在《我读一本小书又读一本大书》中说,即使是简单的上放学路,他也极认真地看,看胖皮匠腆着肚子夹鞋子,伙计在扎冥器,看路边的野花花开花落。一旦看久了,湘西的美自然而然就浸入了沈从文的文字。意义上来说,沈从文也是一位充满热爱与天真的参与者,他把自己投身于大自然,亲自领略了大自然的美,并汲取了生命中的精华。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不禁要问,既然社会中、自然中有这么多值得我们热爱、参与的事物,可为什么总有些人选择做无意义的旁观与呼喊呢?那是骨子里的不自信与心中的“常”缚束了人们。人人皆有一颗好胜、充满了热爱的心,可我们的生活是如此常规、固定,以及我们无法承担打破常规的后果,导致了人们懒得去打破,懒得去热爱。做一名貌似清闲的旁观者,实则是对内心空虚的逃避。
为何不做一名经历、参与的热爱者呢?即使参与后的角色不引人注目,你的作用微乎其微,可你至少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热爱,痛快得证明了自己。由此看来,生活较重要的不是成功,而是热爱。
多一度热爱吧,像现代奥林匹斯之父所言:“向众神展示人类的骄傲!”
【获奖理由】作者开篇就表明了自己的观点:积极的人生态度是热爱。文章围绕“热爱”论点展开,用鲜活的例子生动讲述,层层论证:因为热爱而参与,因为参与而精彩。将生活的意义和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很好地结合起来。更可贵的是,作者没有停留于此,又在追问,将这一人生问题向前推进一步:光有热爱还不够,还要学会热爱,重拾生命的天真。这样的回归本我,使文章升华。在文章结尾,的论证都服务于结论:向众神展示人类的骄傲!本文扣紧赛题材料,以小的切口,深入挖掘,表达了作者的人生观。